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交银观察\疫情结束前勿盲目乐观

2020-02-25 04:24:01大公报 作者:何飞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各类市场要制定详细复工复产计划,做好各项充分准备,应予人员紧缺、住宿紧缺、安全防护设施紧缺等问题做好防范

  伴随诸多好消息的出现,人们对疫情的“心理拐点”已然到来。但从实际情况看,多方面迹象表明,疫情真正的拐点尚未出现。当前,部分地区出现“报复式”刺激经济增长的苗头,需要予以警惕和及时纠正。

  一、报复式促增长现苗头

  首先,中央层面的最新判断和部署明示疫情拐点未至。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同时强调,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在此之前四天召开的全国政协主席会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拟推迟召开“两会”。这同样表明当前防疫形势依然严峻。

  其次,地方层面的一级响应尚未解除。1月23日,浙江和广东率先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随后的两天内,全国几乎所有省(市)都启动了一级响应。到目前为止,各地一级响应已维持一个月左右时间,但目前仍尚无解除苗头。

  再次,疫情数据尚未显示拐点迹象。一方面,从2003年沙士疫情的发展周期看,疫情前后经历长达半年之久,其间有过明显反覆现象。相比于沙士,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目前暂时得到遏制,归因于全国范围的及时严防死守,而如果一旦松懈,不排除疫情反弹、卷土重来。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数据亦表明拐点尚未出现。从湖北数据看,2月18日至22日的新增病例数量依次为1693例、349例、631例、366例、630例,新增病例数未呈连续下降态势。从湖北省外数据看,2月19日之前,新增病例实现十六连降,但紧接着的20日,便出现了山东任城监狱新增确诊200例、浙江省十里丰监狱新增确诊27例的情况。此外,尽管多地实现新增病例“0增长”,但由于仍存在尚未排除的疑似病例,故无法保证“0增长”现象能够一直持续。

  在疫情拐点尚未到来的情况下,部分地区出于保增长和“抢跑”等原因,开始出现“报复式”促进经济增长的苗头,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部分地(县)级市已经解禁,包括集市、商场等在内的消费场所出现聚集现象。比如,江西瑞金解禁的集市上就出现了人头攒动的情形。

  二是部分非必需行业复工经营造成人员拥挤。比如,不少地方的餐饮业密集开业,造成人员排队聚集,广州某餐饮商家在宣布接受堂食不到半天时间,便被市场监管部门紧急叫停。

  三是旅游等能够快速拉动消费的行业开始营业,造成人员大量涌入。比如,北京香山景区出现堵车,22日有超过5000人涌向西湖。尽管这些现象并未呈扩散态势,但“报复式”促增长的苗头需要高度警惕。

  二、对经济健康发展不利

  从三种情形来分析,在疫情尚未结束前,短期“报复式”促增长都会对经济长期稳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情形一:“报复式”促增长过于急切,忽视了疫情防控,造成疫情反弹。从目前部分地区的一些激进做法看,如果不及时纠正,不排除会出现疫情“倒春寒”现象。而一旦如此,将会导致全国工作重心再次聚焦疫情防控,这不仅会导致生产生活再次大面积停滞,而且相比于春节时期居家隔离的有效措施,疫情一旦再次袭扰,面对已然流动的人群,全国必须要付出双倍甚至几倍的努力,才能再次遏制疫情蔓延。在此情形下,经济恢复时间将被大幅拉长,全年经济将陷入巨大困境。

  情形二:“报复式”促增长采取非理性手段,虽未造成疫情反覆,但却为后续经济发展埋下隐患。主要包括三种可能的方式:

  一是地方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过猛,走粗放式刺激经济的老路子。比如,为了快速拉动经济,摒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房地产调控思想,不顾实际情况大幅放松地产调控,导致房价快速上涨,使得前几年处置房地产风险的成果毁于一旦。

  二是干预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推动信贷投放迈上“高速路”。这将促使宏观经济杠杆率迅速升高,不仅会导致“降杠杆”成效覆辙,而且会在疫情结束前埋下风险集聚的地雷,金融机构将会因此面临不良贷款率急剧上升的巨大风险。

  三是对市场主体恶意提价等行为不管不顾。这不仅会扰乱市场秩序,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而且会造成市场恶性竞争,同时会降低政府公信力,导致“塔西罗陷阱”出现。

  情形三:“报复式”促增长实为“作秀”,拉开架势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种情形在个别地方已经有所显现。在此情形下,地方政府并未真正制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的详细方案,只做恢复生产经营的“表面功夫”,同时为了保证不会出现聚集性疫情传播事件,盲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使得促生产的总成本大于总产出,造成人为的“规模不经济”现象。

  三、有序促进经济的建议

  第一,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复工复产指引工作。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结合所管辖区域内的疫情发展形势,出台引导企业复工复产的具体指引,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做好指引解读工作。另一方面,要坚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优先复工复产的原则,采取清单式管理有序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同时,要引导餐饮、娱乐等非必须消费行业延缓复工。

  第二,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应疏通传导渠道,推动政策效果稳步显现。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按照政治局会议要求实现更大积极作为。具体操作中,地方政府应当做好防疫财政预算规划、畅通财政拨款发放渠道、制定公共防疫举措财政兜底政策、考虑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等。金融支持政策应注重发挥合力,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政策统筹,地方上的金融管理部门应减少出台重复性政策,抓好具体政策落实落地,尤其要关注产业链恢复、中小微和民营企业受困情况和金融服务需求。

  第三,各类市场主体要制定详细复工复产计划,做好各项充分准备。一方面,市场主体应当主动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及时反映复工复产中遇到的人员紧缺、住宿紧缺、安全防护设施紧缺等问题。另一方面,市场主体应当在政策指引下,摒弃“等、靠、要”思想,发挥工商联合会、中小企业协会等各类协会作用,采取互助共保、员工共享等措施,保障有序复工经营。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何 飞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