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至诚颖评\大湾区发展日新月异

2020-03-02 04:24:02大公报 作者:林至颖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大湾区政策在开放方面,重点在吸引境内的香港和海外高端人才。图为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开港运营,其位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歌诗达邮轮“新浪漫”号在停靠

  白驹过隙,《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面世一年。湾区鱼跃龙门之象初成,正是风云际会的英雄地。港人要借助湾区发展的东风,就需要充分理解湾区,权衡利弊,慎重前行。湾区发展身处什么阶段?湾区政策的用意和力度如何?有意入局的港人应何去何从?笔者将检视过去一年的湾区发展规划和实践状况,以资参考。

  2019年是湾区发展框架确立的关键一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早在2015年已经出现,但直到去年2月,中央政府才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奠定湾区发展的整体框架和路线图,借助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湾区。从《纲要》可以看出,湾区发展旨在升级产业,争雄国际。实现规划蓝图的策略有三:促进粤港澳的市场要素流通、激励创新和专业服务发展、提升湾区生活质素。要理解国家发展湾区的用意和策略,就不可不知广东和国家发展的难处。

  重点吸引高端人才

  观乎国际竞争力和环境问题,广东和国家发展都需要新的发展潜力和动能。从供应侧看宏观经济,发展动力在于境内生产要素的充分调动。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省率先借助物美价廉的土地和劳动力优势,以香港为窗口吸引资本走进来,借助代工生产行销全球,带动国家创造了经济奇迹。但这些引入的产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耗能污染严重,处于全球供应链下游,仰仗成本控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老化,广东和国家都面对着中等收入陷阱──土地和劳动力优势正在流失,资本与技术国际竞争优势尚未成熟,当地居民对于环境污染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提升产业技术,促成产业转型,克服环境污染的问题,便是为解决发展潜力的长远之计。要做到这一点,湾区既需要引入技术,也需要内部改革形成科研和科创能力。故此,湾区规划正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

  去年湾区政策在开放方面,重点在吸引境内的香港和海外高端人才。昔日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着力招商引资,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如今湾区开放,着力引入技术。技术提升源于对外引入和内部培养。中央政府去年接连推出湾区政策,致力消除粤港澳之间的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通,鼓励科创和专业服务的发展。3月份中央政府出台了8项政策措施,惠及湾区内的香港和海外高端人才的事业发展;11月出台了16项政策措施,便利香港居民在湾区内地城市生活和工作。由此可见,去年湾区奠定发展蓝图后,着力点在于吸引港澳及海外人才。

  湾区政策的另一面是改革,旨在促进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内地改革素以渐进式改革著称,具体做法为先设立试点,试行模式有效则推广到更大范围。湾区发展的改革也采取了这样的模式。去年8月,中央政府公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志在令深圳比肩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国际一线城市”,改革策略都是围绕着创新科研产业的发展着墨。科创产业的完善需要依讬科研能力的提升,提升技术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机制效率。

  促进创新技术发展

  故此,《意见》的改革措施除了科创产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更在人才引入方面不遗余力。改革策略在科研方面,支持科研平台的搭建与发展,研究领域包括资讯科技业和生物发展的技术创新;在科研产业的发展方面,除了在融资方面完善创业板,接通国际市场的铺垫上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国企改革以适应自贸区的发展,加强湾区科创的合作和市场联通。在引入人才方面,深圳向境外人才在科创和科研上,开放担任法人代表的权力,改革出入境管理制度,港澳居民更获得“市民待遇”,控制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支持教育、医疗和文化发展上改革,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给科创人才等等。

  无论是企业家、在职人士、还是学生,有心入局的港人应认真权衡自身所长,如何切合湾区所需,发挥优势,务求与湾区共生共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得悉湾区发展背后的雄心和因由后,企业家入局湾区应认真考量,自家公司业务对改善湾区产业的科创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在职人士要入局湾区,就应认真思量,自己的工作技能和经验对科创产业有何价值,可以如何发挥作用?学生要入局湾区,应认真学习,留心湾区局势变化,准备湾区所需的技能,拓阔湾区相关的人脉,探索在此发展生活的可能性。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总括而言,2019年是湾区发展框架确立的关键时刻,国家发展湾区的用意是提升发展潜力,是开展新一波改革开放浪潮。在开放方面,湾区去年旨在吸引境内的香港和海外高端人才;改革方面,旨在促进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故此除了改善科创产业的经营环境,还积极引入人才。无论是企业家、在职人士还是学生,有心入局的港人应认真权衡自身所长,能否切合湾区所需,才能订立可行策略,与湾区共生共荣。

  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副主席 林至颖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