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寰球视野\战疫下全球经济展望(下)\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 鄂志寰博士

2020-03-14 04:24: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内地在控制疫情的同时,积极採取措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华社

  进入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并急速演变发展,随着各主要经济体相继开始对抗疫情,全球经济正在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一方面,疫情的全球传递打破了现行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世界经济面临衰退威胁,中国经济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中国在控制疫情的同时,积极採取措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强化全球经济火车头地位。

文接13日A13版

  四、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仍然存在

  中美贸易摩擦已经演变成为全球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因素。中美贸易摩擦具有多重性和严峻性,美国以改善贸易赤字之名,行抑制中国科技崛起之实,牵涉高科技产业发展、对外开放,以及中美长远战略关係等方面。从历史上看,1930年代爆发的全球範围贸易战,导致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和产能过剩,全球贸易体系遭受重创,最终走向经济发展史上刻骨铭心的大萧条。

  在抗击疫情的同时,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大部分关税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干扰因素,2020年前两个月,中国商品进出口逆差70.9亿美元,是2018年3月以来的首次逆差。出口货值同比下降17.2%,随着疫情衝击全球经济表现,预计中国外需可能继续减弱,全球範围的需求放缓将影响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外部需求,给外贸出口带来巨大压力。

  联合国贸发会的报告称,今年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将下滑5%至15%。同时,美国吸引製造业回流,在中国经营的跨国企业需要考虑投资再布局以分散风险,产业转移趋势可能对中国引入直接投资形成一定的压力。

  中国经济同时面临全球经济下滑的外部压力和后疫情时代经济减速及结构性调整的内部压力,在出台更多的宏观政策支持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五、中国恢复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新冠疫情爆发给中国经济产生多重衝击,需求端表现为餐饮、旅遊等消费需求被大幅度抑制,供给端则出现了大规模的停产停工,对全球供应链带来破坏性影响。

  目前看来,中国控制疫情蔓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全球疫情发展可能带来二次传入的风险,在恢复经济活动与实施人员流动限制之间需要小心平衡,经济恢复到全产能正常运转仍需要时间。

  针对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相关部门陆续推出抗疫情和稳增长的措施,以宽鬆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引导利率下行,减轻实体经济和企业的财务负担,向受影响的地区和企业提供低成本特别贷款,以及改善资本市场服务并降低相关费用等。同时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支持复工复产和投资及消费增长。笔者预期2020年的财政赤字将上升至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的3%,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将增至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2020年是“十三五”规劃的收官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较2010年翻一番的决胜之年,预期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下,2020年中国实质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适当区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六、人民币国际化迎历史性机遇

  2020年1月,人民币为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佔全球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比重为1.65%,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支付金额佔比较去年12月下降12.62%。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金融市场避险情绪急剧升温,同时美国和日本疫情的发展降低了传统避险资产的吸引力,投资者急切寻找另类避险天堂,人民币资产以规模效应和稳健走势脱颖而出,为全球经济低迷和金融市场信心脆弱下的价值投资者提供新的避险选择,据路透综合中债登数据计算,2月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增至2.2778万亿元,增持规模创下去年9月份以来新高,为连续第十五个月淨增加。

  人民币国际化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政策驱动和市场牵引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币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等职能取得一定进展。2019年三季度,人民币於全球外汇储备佔比2.01%,比上季度的1.97%有所上升,储备规模达2196.2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2016年10月报告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最高水平。

  在贸易保护主义回潮和疫情的双重衝击下,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呈现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启动了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第二轮高水準对外金融开放进程,涉及银行、证券、基金、保险、评级、协力厂商支付以及金融市场等多个方面,资本市场的基建设施和配套政策持续优化,境内金融市场与境外市场之间互联互通将有更大的进展,内外部利率的联动性和汇率的波动性也将继续增强,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