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相比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仍面临资金、人员、防疫物资等多方面困境
随着疫情蔓延,全球经济将逐步受到影响,并在二季度全面显现。在此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打好“二季度稳增长保卫战”,这不仅关系到特定时点的经济增速,而且关系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何 飞
稳增长的重要性
首先,二季度是国内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当前,各地防疫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应急响应级别逐渐下调,复工复产进程明显加快。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3月20日,全国除湖北省外1.1万个重点项目复工率为89.1%。尽管如此,复工复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南北差异明显。北方地区重点项目复工率为60.3%,比南方低37.8个百分点。二是大中小企业复工进度不一。相比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仍面临资金、人员、防疫物资等多方面困境。三是复工不复产现象仍然明显。由于同处一条产业链,小微企业复工难很容易导致产业链“缺链”,进而造成已复工企业无法复产等连锁反应问题。
其次,二季度经济形势将影响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方面,一季度“消失”的经济增长点能否在二季度出现,将对国内疫情结束后的政策取向产生影响。1至2月经济数据表明,外需和内需均出现断崖式下行,二季度消费和投资能否迅速复苏并加快增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下一阶段逆周期政策调节的着力点。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以往一季度肩负的经济良好开局重任落到了二季度。从目前数据看,一季度GDP负增长预期明显加大。二季度经济形势将直接决定全年GDP增长目标的设定。
再次,二季度稳增长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提到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市场机构推算,2020年全年GDP增速要实现5.5%至5.6%左右。假设一季度经济能够抗住压力保持与上一年同等体量,则若要实现全年5.5%的增长,后三个季度的GDP增速均值应在7.3%左右。显然,二季度还要在此基础上力争做出更大贡献。
进一步来看,二季度稳增长直接关系到未来一段时间金融市场稳定。金融稳,则经济稳。反之,经济稳,对金融稳同样重要。近期海外市场剧烈震荡,主要还是因为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发展形势担忧。3月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同样出现剧烈下滑,沪综指从3月5日的3071点下跌到3月23日的2660点,跌幅为13.4%。未来一段时间,金融市场能否企稳,取决于经济发展尤其是二季度能否出现积极态势。
稳增长面临的挑战
一是“内稳外紧”疫情形势导致的阶段性影响将在二季度集中显现。当前,疫情形势呈“内稳外紧”特征。从中国看,目前本地“零新增”逐步成为常态,住院患者人数明显降低,多地连续一个月以上未出现新增病例。相比而言,国外疫情进一步升级。截至北京时间3月23日9时,全球除中国以外确诊病例超过21万例,除中国以外已有五个国家确诊病例超过2万例,其中,意大利病例逼近6万例,美国则超过3.3万例。在此形势下,各国纷纷升级防控举措,把防疫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显然,相比于一季度,二季度全球经济将受到全球疫情升级带来的更大冲击,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在这一波全球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
二是外部疫情升级将导致本就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雪上加霜。近三年来,国际贸易形势极为复杂严峻,“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在此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贸易市场的不安定因素增多。一方面,疫情全世界蔓延很可能促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条,这既是支撑外需保持平稳的“稳定器”,但也意味着产业链受疫情影响范围更广。另一方面,疫情形势恶化或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不利于此前达成的贸易协定落地实施。同时,疫情无法及时得到控制,还将影响世贸组织推进相关改革,不利于贸易规则按计划优化完善。
三是中国将在二季度面临更大的外部经济金融市场输入风险。从目前形势看,由于管用的政策工具有限,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在短期内无法有效平抑,并且很有可能会与此前早已累积的风险隐患形成共振,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由于疫情对市场造成的是持续性而非一次性冲击,同时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市场已经与全球市场紧密相关,中国将不得不做好防风险输入的各项准备。此外,中国还将面临防范国内外息差扩大导致热钱流入套利的挑战。
稳增长相关建议
一是把稳投资和促消费作为稳增长着力点。受疫情影响,二季度外需疲软几乎成为事实。国内稳增长的重点是靠投资、消费两大内需。建议逆周期调节政策进一步围绕提振这两大内需开展。在稳投资方面,建议依靠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特别是要为民间投资提供软硬环境支撑。在促消费方面,建议从消费者和生产者两端同时发力,既为消费者扩大收入来源以增加消费支出提供有效途径,也要鼓励生产企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优质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同时,要为发展以体验性消费为代表的新型服务消费提供政策支撑。
二是把推动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作为助力产业链快速恢复的重要抓手。建议地方建立“黑名单”而非“白名单”制度,从更加宽泛的视角促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同时,进一步考虑减免小微企业相关的税收及房租等。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快出台细化政策,支持商业银行提供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抵押贷等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科创企业复工复产资金需求的金融服务及产品。
三是聚焦重点城市加快推动重大区域战略实施。一线城市面临着严峻的防输入挑战,但同时也要迅速有序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通过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全国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以此为目标,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要积极依讬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重大区域战略的全面实施,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开启城市圈发展模式。相关部门则应围绕促进重大区域内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大平台更快更优落地出台配套政策。
四是坚持扩大开放与防范输入性风险两手抓。一方面,要加快推动十九大以来明确的各项扩大开放举措落地见效,特别是要疏通金融领域扩大开放过程中的堵点,增强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工具储备,为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和资金套利做足准备,坚决守住不因外部形势恶化而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