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江南晓望\保就业为经济增长蓄能\李 彤

2020-05-28 04:24: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稳就业就是稳住经济的基本盘,稳住基层民生,也是未来能够稳住消费、稳住内需的关键

  受新冠疫情影响,本届两会的会议日程明显缩短,政府工作报告的篇幅也只有去年的一半,但更加凝练的政府工作报告囊括了巨大的信息量。在今年的经济工作安排中不再设定GDP增长目标,强调托底就业民生的底线思维,为中国的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当前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实事求是不再设立经济增长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罕见不再设立经济增长目标,符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新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受新冠疫情衝击,中国一季度实际GDP罕见大幅下滑6.8%,二季度经济活动虽然逐渐复甦,但仍有部分指标尚未恢复正增长。如果继续严格执行2010年到2020年实际GDP翻一番,即今年实际GDP增长5%以上的目标,未来三个季度实际GDP需要平均增长8.3%左右,在当前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下,即便实施“大水漫灌”一样的刺激政策恐怕也很难实现,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堆积宏观债务风险,留下明显的中长期发展隐患。

  不再设立经济增长目标也充分考虑到了当前高度不确定的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有助於增加宏观政策的灵活应对能力,并为未来的经济复甦留有政策余地。疫情在全球範围内爆发后,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使中国经济面临第二轮衝击。当前全球疫情走势和疫苗的研发进度都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即使三季度全球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也不能完全排除疫情在今年底到明年一季度二次爆发的风险。複杂多变的外部客观环境下,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较大,不再设立经济增长目标反而能减少对政策的制约,使得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更好地相机抉择、灵活应对。

  优先保就业稳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虽然淡化了对经济增速的要求,但是对“六稳”、“六保”中关係经济社会稳定大局的领域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困难,对实现全面脱贫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硬骨头”没有任何放鬆。这一方面有助於提升保就业稳民生在未来经济工作中的优先级,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要求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作为支撑,从而使最终经济增速落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理水平。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坚持设定就业预期目标,但考虑到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对就业目标进行了适当下调。今年目标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00万人以上,较去年下调了2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目标分别为6%和5.5%,分别较去年目标增加了0.5个和1个百分点。考虑到今年新增的874万大学毕业生和现在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实现就业目标也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疫情对中小企业、出口企业和大量生活服务业企业衝击较大,而这些企业不仅是解决就业的关键部门,更涉及到了大量的低收入、低劳动技能群体。政府工作报告反覆强调保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重要性。这也是因为保各类市场就是在稳就业,而稳就业就是稳住经济的基本盘,稳住基层民生,也是未来能够稳住消费、稳住内需的关键。

  在报告中明确了兜底基本民生和实现全面脱贫的底线要求,坚持现行脱贫标準,加大对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投入更多的公共资源来改善公共卫生、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重点领域,扩大就业技能薄弱的农民工群体事业保障範围。保民生与保就业相辅相成,也将有助於避免已经脱贫的边缘人口再度返贫,巩固过去的脱贫攻坚成果。

  经济政策基调积极灵活,既保持支持力度又为未来留有余地

  为了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转,今年的货币财政政策定调更加积极灵活,在具体实施上更突出政策的针对性、精準性和有效性,强调将资源和优惠精準有力地投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直达基层、直达企业。

  今年全国财政不仅新增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一般公共预算赤字,而且新增了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新增的2万亿元将全部转移给地方,并且首次提出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使新增赤字资金做到直达市县基层和直接惠企利民,用於保就业、保基本民生和保市场主体,并明确资金用於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内需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等领域。受疫情影响,今年财政收入面临较大压力。但即便如此,基本民生的支出依然只增不减,减税降费规模从去年2万亿元(实际减税降负2.36万亿元)的目标进一步上升到2.5万亿元,体现了把财政资金安排在刀刃上、紧要处的政策考量。

  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强调对实体经济的直接有力支持,首次提出了要创新能够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还要求提高企业获得贷款的便利性,综合运用降息降準、再贷款等手段推动利率下行;并鼓励银行合理让利,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还款政策和融资担保环境都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未来整体的信贷货币环境预计偏向宽鬆,与当前经济严峻形势相适应,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工具能够使企业更好地享受信贷优惠政策,避免资金套利或违规流向房地产市场,在今年抗疫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抗疫再贷款、支小支农再贷款、定向降準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未来仍有发力的空间。

  直面外部环境的挑战,做好自己的事情,扩大内需是应对关键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和贸易投资活动的复甦进程可能会相对缓慢,出口部门可能会持续面临低迷的外部需求环境。疫情爆发以来,部分地区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上升,全球化的进程受阻,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面临较大挑战。相对严峻的国际经贸形势要求中国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继续扩大内部需求,释放发展新动能。

  从当前各项经济指标来看,国内生产和供应环节已经实现较快恢复,但需求恢复还是相对缓慢。未来随着前期延迟交付的订单完成,在外需大幅萎缩的情况下,如果内需不能保持稳定,相对疲弱的需求最终还是会传导至生产环节,抑制工业产出的回升势头,再度打击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

  从目前内需的恢复情况看,今年内需或主要靠投资拉动,特别是基建投资,但製造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恢复速度可能相对较慢。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也确定了“两新一重”的新老基建项目结合的投资重点,并加大了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规模,提高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可用於基建项目资本金的比例。新基建的建设一方面能够加快新产业的发展,弥补当前传统产业在疫情衝击下的损失,另一方面能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国产业链向世界更高端迈进打下基础。在前期政策支持下,4月当月基建投资已从3月单月的同比下跌8%左右恢复到正增长4.8%,预计未来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较快回升态势,成为今年内需恢复的亮点。

  房地产投资4月当月也恢复了温和正增长,但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坚持下,房地产市场预计将保持相对平稳。而由於整体经济前景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企业资本开支意愿薄弱,整体製造业投资规模目前仍大幅低於去年同期水平,面临较大考验。

  居民消费正处於温和恢复中,4月社会零售额依然是大幅度负增长,5月可能会出现明显改善。未来居民部门的消费恢复速度将取决於居民收入表现和消费信心及由此影响的边际消费倾向。只有保持稳定的就业形势,兜住基本民生底线,才能稳定和逐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各项消费支持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相比稳步恢复的内需环境,需要特别关注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较以往更加严峻和複杂,未来外部环境挑战也可能会衝击到经济的安全和稳定。过去一段时间,民粹主义势力在国际社会日益蔓延,对各国的经济社会局势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美战略竞争关係凸显,中国贸易、投资、科技和金融的国际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新冠疫情给中国和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巨大衝击,直面困难,完成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十分艰巨,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付出巨大努力。但艰难困苦,玉汝於成,总体上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使中国的内需潜力巨大,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技术人才群体使中国製造业发展仍有较大的优势。未来随着制度改革红利的释放、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国内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也会逐渐克服疫情带来的衝击,发展的潜力和韧性进一步凸显,经济增长也将焕发新的活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