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主楼布阵/供求失衡加剧 觅地建屋须提速/美联物业住宅部行政总裁 布少明

2020-06-27 04:24: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最近都在谈“政经动荡”、“疫情”或“移民盘”对楼市的衝击,本周决定话锋一转,谈谈楼市的供应问题。日前立法会决定停止审议“一手空置税”,即意味政府短期内不会实施有关政策。笔者认为,儘管早前空置税条例刊宪后,发展商的确有加快一手货尾销售的迹象,但其实单靠此措施根本无助大幅增加新盘供应,所以相信暂时措施同样不会对楼市构成太大影响。

  在不同利淡楼市因素充斥下,现时楼市供应正持续放缓。政府最新公布今年7月至9月卖地计劃,下季仅将推出两幅住宅地皮,可供兴建约160伙,观乎政府全年供应目标为1.29万伙,按现时相对缓慢的推地步伐,要全年达标肯定面临巨大压力。

  若回顾过去2018至2019年度及2019至2020年度的私人住宅实际可建单位数量,仅分别达到全年目标约81%及90%,估计今年亦极有可能出现连续三年土地供应目标“肥佬”。

  此外,长策会公布未来十年的总房屋供应目标正持续下调,加上2018年底将公私营房屋比例由“六四”变“七三”,发展局的每财年的私人房屋土地供应目标亦跟随下调至1.29万伙,私楼供应紧绌,势令供求更趋失衡。

  不得不提的是,差估署最新预测今年落成量约2.0854万个,预期受疫情打击下,落成量大有可能较差估署预测的为少。本行亦估计,未来五年平均每年私楼落成量或仅约1.8万伙水平。几乎可以肯定,未来楼市供求失衡情况只会进一步加剧,楼价大跌机会不会太大。

  回应文首,综合上述数据,其实未来私楼供应短缺已是不争事实,若果政府未能在短期觅地建屋,长远供应依然有限,所以全力在觅地及推地上提速,才是长远为香港楼市“治标治本”之法。

  虽然本港经济仍存在不少利淡因素,但楼市未来仍然审慎乐观,始终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是难以大跌的。

  再加上疫情缓和、本港利率维持低企,而且环球资金相当充裕,担心银纸贬值的市民,相信会继续购买物业自用及投资保值,大家只要看看近期一手的热况已可见一斑,楼市长远不乏支持,维持全年一手成交量约1.8万宗预测不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