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中美“内迴圈”展望

2020-07-28 04:24: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假如中美经济脱鈎,美国穷人将会短期损失较大,因为中国出口美国的主要还是生活必需品

  庙堂江湖 沈 凌

  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

  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经过双方的努力,在2019年年底差不多告一段落。没想到的是:在休息了半年以后的2020年中,中美外交战又开锣了。对应於中国政府前一段时间提出来的内迴圈和外迴圈概念,看起来有必要对经济和贸易的最坏结局做一下新的展望。

  对於中美两个经济体而言,各个方面的差异都很大,想要一言蔽之,显然不是一个短评能够完成的任务。但就其最本质的区别而言,倒是比较清楚和明白。那就是美国的优势在於高科技,而中国的优势在於全产业链和最大市场。相对的,各自的劣势也就是对方的优势。那麼我们或许比较容易抽象出未来脱鈎之后的经济运作模型。

  就中国而言,假设全产业链能够继续运转,那麼即便明天中美脱鈎,美国对中国的所有高科技产品全部禁运,中国经济体还是能够生产出目前在生产的全部类别商品,这就是所谓全产业链的好处。那麼中国的损失是什麼呢?消费降级!高等级的晶片不能用了,我们只能用低等级的。设想一下几年前的淘汰手机型号,或许未来就用它了。我们的生活,最坏的情况就是各个消费品的品质等级全部下滑一个档次。当然这是在最坏情况下的,比如美国威胁了日本、欧洲、澳洲等发达国家对中国集体禁运。

  那麼之后呢?长期的影响取决於中国的科研创新能不能自主研发出可替代的高科技产品。笔者在2018年写的中国经济展望中指出:“中期来讲,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於资本市场改革,给高科技企业提供足够的资源;而长远来讲,中国经济的根本动力来自於教育和科研体制的改革,调动起14亿人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如果我们假设中国人不是低人一等的民族,那麼14亿人(相当於全部发达国家的人口)的创造力不会比不上美国的3.5亿人。这中间的重要影响变数是激励机制。

  而对於美国而言,如果明天对中国全面脱鈎的话,短期麻烦比较大,因为它的弱点是产业链严重不完整。实际上美国虽然进口量只是整体GDP的七分之一左右,但是这些产业都是严重缺失的。一旦中国断供,并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美国能够迅速找到一条去中国化的产业链。毕竟,中国的这条产业链也是花了四十年才打造起来的。如果重新打造一条新的产业链,就是一半时间也需要二十年。而成本呢?一定会比包含中国的高出很多,因为中国是一个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大量的消费品之所以卖得便宜是因为大规模生产摊薄了成本。如果中国对美供货,也许就是在量产一万的基础上加个班,增加二千产量,如果你要去越南或者马来西亚重建一条生产线专门给美国供货二千件,其总成本一定不会是中国的五分之一。所以,可以预计的是,去中国化之后的美国经济将会付出更加多的代价去弥补这部分产能。

  两国脱鈎进程漫长

  由此对比可见,中美经济脱鈎的话,中国的长期麻烦比较大,而美国的短期麻烦比较大。也因此可以预期,中美的脱鈎进程不会那麼快。或许一两个美国总统任期都不够。

  就短期而言,这样的代价分别是双方经济体中的什麼人承担的呢?就上述的简单模型可以推导出:中国的富人相较於穷人,福利损失比较大,因为中国的低端产业链并不依赖於美国技术,而高科技产品的降级直接有损於中国富裕人群的生活品质。

  而相反,美国穷人将会短期损失比较大,因为中国出口美国的主要还是生活必需品。一旦断供,美国虽然可能通过其他地方找到替代品,由上分析,其成本较高。因此,美国穷人的生活状况将会相较於富人恶化较多。

  当然,这类福利损失的分析比较粗糙,长期来讲影响变数太多,大家权作茶余饭后的谈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