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实话世经/双循环的“潜力清单”\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 实

2020-10-08 04:24: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双循环料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框架。值得关注的是,在各个关键节点上,2020年的中国都具备着可观潜力,而打通这些“潜力点”的进程,即是中国双循环的质变之途。基於此,虽然未来全球格局料将充满不确定性,“潜力”向“实力”的转化仍需时间,但是基於扎实全面的“潜力清单”,中国经济的双循环预计将稳步兑现富有活力的长期前景。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未来中长期,双循环将是中国经济在全球大变局之下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框架。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体量全球第二的超大规模经济体。由此出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心在於从“经济大国”升级为“经济强国”。从经济发展的深层逻辑来看,迈向“经济强国”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从依赖要素投入扩大、不可持续的旧动能,转变为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可持续的新动力。而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笔者认为,中国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潜力,有望由此开启中国经济双循环的质变之途。

  产业升级的潜力

  其一,优势产品迈向高附加值。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较快发展,中国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例稳步增长,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疫情爆发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稳健,反映出其坚韧的比较优势。展望未来,若能继续抓牢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减弱核心技术对外循环的过度依赖,则将为上述趋势注入长远动力。对此,着力打通国内“基础研究─科技转化─商业应用”的创新体系,将是本阶段的关键。

  其二,生产方式再进化。当前的中国有望孕育出新一代生产方式──数字化生产,同时具有大规模生产、创新力和精细化的三重优势。立足於中国完备的产业链条,通过工业互联网对供给侧进行数字化改造,并与高度数字化的居民生活相连接,料将实现:

  1.为科技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量产能力,使其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经济效应,进而支持新一轮创新;

  2.支持生产进程中灵活、精确地动态调整,缩短产品迭代周期,加快新供给对新需求的拉动,并减弱全球供应链波动的衝击;

  3.消解供求两端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订单能够被拆分后直达生产体系的终端,由此规模化生产能够深入小众化、多元化的细分市场,在提升消费者福利的同时,降低生产者的市场风险。

  消费升级的潜力

  得益於有效的疫情防控,中国经济在疫情时代率先企稳反弹,由此居民收入的增速在短期波动之后,有望在全球视角下保持长期优势。未来若能进一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则将持续夯实居民消费能力。立足於此,从美国经验看,还需要以方向适宜的投资创造消费新场景,网络化地推广消费新行为和新需求。当前,有三张“网”可以作为中国经济启动消费引擎的抓手。

  其一,新型交通网络。以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为依讬,进一步提高城市群之间的交通效率,从而串联起跨城市的旅遊、娱乐、商贸等服务消费新需求,并承接疫情时代服务贸易进口需求回流的新机遇。

  其二,新一代移动网络。以5G、大数据中心为基础,一方面凭藉更高效的网络激活在线娱乐、远程办公等新的虚拟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则以“线上”赋能“线下”的方式,推动消费重心下沉,释放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消费升级活力。

  其三,新型城镇化网络。2019年中国城镇人口佔比约为60%,接近於1913年美国城镇化水平(约55%)。如果中国的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大量新增城市居民在教育、工作、医疗、文娱等领域的高品质需求将汇聚成强劲的国内市场增量。

  展望未来,为了加速向“数字化生产”的转型,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税费负担,推进“放管服”改革,建设高标準市场体系,将是核心的着力点。与此同时,若要充分发挥上述三张“网”对消费的启动作用,关键在於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其中,金融体系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户籍制度改革,将是分别打开资本、土地、劳动力三大要素桎梏的先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