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江南晓望/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李 彤

2020-10-22 04:24: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将全面激发深圳经济特区的市场创新活力,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市场化机制

  2020年对於中国和世界经济来说都颇不平凡,经过多方探索,中国形成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战略。10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赋予深圳更多的自主改革权,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本次隆重举办高规格的庆祝活动并推出新时代经济特区改革方案,也彰显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决心,对於加快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历史意义。

  一、深圳先行示範区建设彰显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

  本次庆祝大会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启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打造社会主义先行示範区。深圳综合改革方案将围绕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强化保障措施等七大方面,在多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赋予深圳更多改革自主权,并以清单批量授权的方式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开放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根据建设方案,到2025年,也就是“十四五”规劃结束时,深圳将基本完成试点改革任务,为全国制度建设做出重要示範。

  深圳经济特区的新定位、新起点与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密切相关。当前国际环境波谲云诡,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中美在经贸、科技和金融等领域战略竞争关係全面凸显,增加了中国的外部挑战,也暴露了中国在部分核心领域的短板。同时,国内部分领域改革进入深水区,“推进的複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於40年前”。进入新的历史关键期,中央政府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战略。这既是“以我为主”,积极顺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也是坚持和平发展理念,主动应对逆全球化的风险挑战。

  支持深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先行一步,也是希望发挥深圳过去“敢为天下先”的实幹精神,突围改革开放深水区,在新时代“双循环”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为全国提供宝贵借鉴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设立和繁荣发展对於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深圳特区不仅是中国启动改革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的标志性事件,还是展示中国发展潜力、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的展示窗口。从1980年到2019年,深圳GDP年均增长21%,“深圳速度”为世界瞩目,也为全国经济建设提供了示範案例。

  面向新时代,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各界也对深圳再次推出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措施,形成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複製推广寄予厚望。

  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将全面激发深圳经济特区的市场创新活力,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市场化机制。四十年前,深圳特区大胆启动市场化改革政策。新的改革方案继续强调以市场为导向来激发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的创新活力和实幹精神,形成发展新动能。这也有助於打消逆全球化下国际企业家、产业资本和优秀人才参与中国市场的顾虑,提振国内外市场信心。

  二、增强深圳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为“双循环”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深圳经济发达,技术、人才和资本等优质要素聚集,科技创新活动活跃。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由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组成的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是全球排名第二的创新集群。但同时,作为中国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城市,在全球化逆流的衝击下,深圳也面临了更多国际上关於技术、人才和金融资本的竞争。

  新一轮改革开放政策将全面提升深圳在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民生环境等领域的竞争力,增强深圳对国内外领先人才、技术和资本的吸引力。优质资源的进入也将加快深圳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攻关成果,从而确保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运转,增强深圳和全国抵禦外部衝击的能力。

  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需要引入优质要素供给,形成有益创新的激励机制,提高创新投入的产出效率。本次综合改革方案的重点就是鼓励深圳在土地、劳动力、人才、资本、技术、知识产权、数据等多个要素领域率先进行体制改革。其中,土地制度改革将有利於深圳在突破发展用地约束和集约用地之间实现更好平衡,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劳动力制度改革将有助於提升深圳城市化建设质量,提升深圳对流动人口和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和更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领域的改革将增强对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便利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形成和国际规则衔接的制度方案来保护科研成果,加快研发转化。资本市场改革将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不可或缺的资金支持并通过财富效应进一步激励科技创新投入。数据领域的改革则能鼓励深圳巩固并加快把握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通过众多市场化改革开放措施,深圳完全有潜力形成能够对标国际领先城市的竞争优势,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为国内大循环的主体格局提供科技和产业支撑。

  三、深圳特区深化改革开放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时代下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根据建设方案,深圳将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多领域实施更高开放政策,探索和国际社会的规则衔接、制度衔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深圳进一步改革开放也将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和社会主义先行示範区形成“双区”驱动,发挥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功能。

  以机制衔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深度探索中国制度型开放机制。以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重要抓手,推动三地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既有助於共同提升三地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也有助於借助港澳和国际市场制度规则深度融合的特殊条件,探索中国的制度型开放机制,增强和整个世界的规则衔接。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重大合作平台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丰富“一国两制”新实践。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合作下,澳门在旅遊文娱,香港在金融、高校教育、科研设计、国际法律、物流航运等领域的优势将有更大的施展空间。以深圳进一步对外开放为契机,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也将产生更多的跨境投融资业务需求,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四、稳步扩大金融开放,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交相呼应,共同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稳步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的竞争力

  深圳金融资源丰富,是全球排名前十的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前五的金融科技中心,对於推动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保护国家金融安全责无旁贷。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是排名前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和国际金融市场融为一体,而且通过部分金融开放政策已经建立了和深圳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繫。

  未来,扩大深圳金融业对外开放离不开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合作。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机关去年联合出台了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推出了大量区域内金融开放政策。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外汇管理体制、跨境金融资产交易等领域的开放政策也将有望在大湾区内先试先行。例如,目前已经明确将粤港澳大湾区内率先试点跨境“理财通”,将进一步发挥深圳和香港在资本市场建设和资产管理领域的优势;当前中美战略竞争明显,未来更多深圳科创企业在拓展国际业务,启动境外融资时也会需要来自香港投融资服务。

  深圳和香港金融合作还将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向前。香港是最大的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是中国央行和内地企业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的重要渠道。国庆期间,深圳率先试点了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也可能率先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合作,试点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人民币在跨境业务中的广泛使用将提高中国企业的跨境交易效率,助力保护国家金融安全。

  展望未来,深圳和香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的紧密合作将加快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助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提高中国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更好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金融市场资源来服务实体经济。而在新时代下,中银国际将继续发挥自身作为新时代一流民族投行的业务优势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深圳特区不忘四十年前的初心,再次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强音。祝愿深圳特区把握时代机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