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斌眼观市/五中全会传达六大信号\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朱 斌

2020-10-31 04:24: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券商看好新能源、科技、国防军工等领域的龙头标的个股\中新社

  十九届五中全会於10月29日落下帷幕,大会发布了会议公告。笔者认为,此次公告释放了六大重磅信号。不光是为未来五年,更是为未来十五年提出了奋鬥目标,指明了发展方向。

  信号一:不止“十四五”,而要聚焦“2035”

  笔者认为,首次明确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并将其放在“十四五”规劃目标之前,是十九届五中全会释放的最为重大的信号。因为在这十五年裏,中国经济总量很有可能会在某个时间点超越美国,从而实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历了疫情的考验和应对的成功后,中央对国家发展的远景目标更为清晰。

  “2035”这个概念是2017年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的。十九大首次将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这三十年时间分成了两个时间段:其一是从“全面实现小康”的2020年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2035年的十五年奋鬥阶段;其二是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2035年到“建成现代化强国”的2050年的十五年奋鬥阶段。这两个“十五年”,是对以往五年为限的“五年计劃”的拓展和突破。通过对比2017年和2020年对於“2035”的表述,可以发现明显的目标愿景上的进化。

  这次提出的“2035”表述,相较三年前,认识更加清晰,内涵更为丰富。具体来看,是多了五点增量:

  其一,对经济发展要求更高,既要有量,又要有质。在未来十五年裏:经济体量要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要实现“重大突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上文分析过,即使保守估算,未来十五年,按照年均中国4%、美国2%的增速,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35年前超过美国,如果考虑到通胀因素,这个过程会更快。而如果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更多。这就是一个“大台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这实际上是对经济的量和质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其二,对强国目标提出更广泛内涵。明确提出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文化强国,中国文化就要有输出力;教育强国,就要能吸引到世界人才来中国留学;人才强国,就要有各种类型的人才能够喷湧而出;体育强国,就不仅仅要有奥运会金牌,还要在各类集体项目上有突破。这些目标都是富有挑战性的。

  其三,节能减排继续迈出实质性步伐。“2035年目标”明确提出了“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结合之前中国承诺碳排放2030年达到峰值,之后下降,可以预期未来几年节能减排会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升。

  其四,对外开放型成新格局。双循环是中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策略,“外循环”是其中重要一环。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停止,只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其五,不仅要强国,还要强军。明确提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意味着未来十五年裏,为了应对外部压力,对於军队建设会继续大力度投入。

  信号二:把科技创新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

  公报在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后,就开始提到创新。并且这次公报裏的“创新”,与以往公报中提创新往往是“改革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不同,这次在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后,紧接着就明确了“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五中全会聚焦的创新,就是“科技创新”。因为只有科技创新,才是实现“2035”与“十四五”诸多目标的核心抓手。只有科技创新取得突破了,才能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民收入、补齐产业短板、实现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打造现代化的国防军事力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信号三:“双循环”背景下的扩内需

  在中美衝突大背景下,中国提出以“双循环”应对外部压力。而“双循环”是以国内循环大循环为主体,扩大内需成为“双循环”良性运作的必要条件。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预计未来会有各类降低国内交易成本、切实提高国民收入等各项措施出台。

  信号四: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五中全会没有提到城市化与城市群,但是再次提到了“城镇化”。此次“城镇化”有两个特点:其一,是伴随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这意味着国家不会搞完全让市场自由选择的“城市化”,也不会容忍人口自由向几个超级大城市无限集中,仍然会採用一定的区域协调方法,来影响城市化的自然趋势。其二,强调了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意味着国家会在坚持区域协调统筹的基础上,尽量好地提供各类公共服务,满足城镇化后居民的需求,包括教育、医疗、健康等各类公共服务。

  信号五:国防军队建设投入会加快

  公报明确提到“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这就意味着未来五年对於军队和国防的投入会大於过去五年。这也是应对外部压力的必然选择。在具体措施上,全会提出“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鬥目标。”预计未来五年,新型装备入列的速度会加快,演习的频率也会提高,相应的军需消耗也会增加。

  信号六:公报隐含的各类量化目标依然不少

  五中全会虽然没有提出明显的GDP等增长目标,但是对於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点没有降低。不论是“2035年远景目标”还是“十四五”发展目标,都隐含了很多量化目标。比如远景目标中“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2020年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2万至3万美元的水平,意味着未来十五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要达到4%至5%的水平。这样的增速并不低。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国承诺碳排放在2030年达到峰值之后下降,这意味着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0%至65%,这也意味着未来需要有年均2%左右的下降。而大会首次提出的“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鬥目标”,一定也会包含很多具体的指标。

  从投资的启示而言,笔者认为五中全会内容显示国家将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和国防三个领域加大投入,从而利好相应板块。继续看好新能源(包括新能源车)、科技板块(包括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国防军工等领域的龙头标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