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热点透视/港大学粤设分校 互利共赢\岭南大学校董会主席 姚祖辉

2020-11-26 04:24: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行政长官最新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明确表示特区政府将支持和协助多所本港大学在大湾区内的办学计劃,这明显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第八章内“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範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具体回应。我们对此表示支持和期待,这无疑将对香港各高等院校的长远发展打下一支强心针。

  根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最新公布的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本港有5间大学打入首200位。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的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院校更有7间院校上榜,当中5间维持位列全球首100位。以香港只有750多万人口,拥有高水平大学的数目绝对是亚洲以至全球难得一见。香港各高等院校当务之急,除了能提供一个优质而稳定的教研环境给师生做好学术和学习外,更加要带领师生适应疫后世界新秩序的大趋势,提高高等教育质素,加快培养社会尤其科技发展所需的紧缺人才,令学生有出路、令科研成果有发展前路、令企业和整个经济发展有新方向和新动力。

  拓宽青年向上流动机会

  以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为首的机构於6月发布的《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报告》指出,从高等院校数量来看,2018年全国(包括港澳)共有2722所高等院校,其中长三角为458所,佔全国17%;京津冀高校数量为270所,佔全国10%;粤港澳数量最少,只有181所,佔比为7%。在校生佔总人口比例方面,长三角地区高校在校生人数共有508万人,佔当地总人口2.3%,与全国比例(2.2%)较为接近;京津冀有高校在校生300万,佔当地总人口2.7%;粤港澳地区高校在校生人数238万人,佔当地人口只有1.9%。单从这两项数字足以证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有急起直追的必要,否则无法与本地区的经济和科技水準较快发展速度相适应。

  其实在此前,香港的高等院校在大湾区设分校已经有众多案例,他们都可以说是在争论和重重考验中茁壮成长,成为珠海和深圳以至整个华南地区高等教育的佼佼者。

  虽然有言论认为,在大湾区设分校会令学位供应增加,无形中会令证书贬值。然而,大家需要明白,香港产业多元化长年未有机会全面拓展;香港高等院校到广东设分校,将有效利用当地产业多元化的优势,开拓香港学生的视野和增加学生与不同产业的交流和体验,必然增加学生的发展机会,以及拓宽青年向上流动阶梯,这能实实在在解决香港青年的向上流动问题。

  对大学而言,香港公帑中的高等教育总预算基本上已经封顶,不同院校除了在相关高等教育资源上互相竞争外,就只有在本地开拓来自自资课程和服务的资源;如想开拓崭新科目以服务香港社会以至国家的未来需要,很难再争取本地更多资源去发展。这亦同时表示,大学的排名难有进步空间。香港高等院校一旦到了广东较为富裕的地区开设分校,将有可能获得当地更多的教育资助,有助提升学科多元化和崭新发展。与此同时,如香港多数的高等院校跟随这个趋势,亦将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汰弱留强”的局面。同时,学位虽然增加,但因此所带来的国际化高端人才、科研转化应用的技术和产品、香港毕业的研究生需要也必然增加,这必将增强香港、以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吸引国际人才的诱因和香港高等教育整体竞争力。

  对粤港经济和科技发展而言,我们必须明白,在疫后世界新秩序之下,全球竞争必将加剧。香港高等院校到了工业发展程度和科技水平较高的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分校之后,将拉近官产学研的地理和合作上距离,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水平,必将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竞争力。

  同时,一所高校以至整个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必将连带性地带动一个城市以至整个地区的经济、产业转型、工业升级、服务业走向高端服务业、基础教育、医疗衞生、社会福利以至社会效率等方面的进步。这种影响,可以在东京、三藩市和纽约等湾区找到不少相同案例。因此,粤港之间是互利共赢不是竞争关係。

  未来,香港高校需要肩负重任,为内地尤其本来就有意出国留学的莘莘学子,提供更为国际化、多元化、更能迎合未来竞争需要的优质高等教育,以弥补未来的需要。我们期望香港特区政府、广东省和省内各地方政府以至中央有关部委,一起支持香港高等院校到内地设立分校的计劃,以促进香港“一国两制”以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