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春风夏语/后疫情时代的国企债前景\诺亚控股首席经济学家 夏 春

2020-11-30 04:23: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信用违约玩出了新花样,不仅发生了“恶意逃废债”的事实,更甚是试图美化为市场化行,故此,监管机构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之后,债券市场的信用研究可以重回常态

  简单审视就会清楚看到,信用债违约集中爆发的三大原因分别是疫情衝击过后,经济低增长叠加货币宽鬆政策边际收紧的周期性因素,地方政府对国企融资的“隐性担保”、投资者的“国企刚兑信仰”、评级机构的“评级膨胀”等体制性因素,以及地方国企不顾后果的加槓杆,并在具备偿还能力的情况下试图逃避债务的行为性因素。

  去年夏天,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以製作精美,剧情辗转而爆红,赢得了2019年豆瓣评分最高华语剧集第四名。该剧讲述唐朝长安城在24小时(古代一个时辰为两个小时)内经历的一连串针对官府的恐怖袭击,炸弹连环暴雷,危机最终解除的悬疑故事。之后,有经济学家将中国2014年到2018年的资本市场一连串风险暴雷事件对齐了十二时辰圆盘上的子时到辰时,并将2019年前两个季度的违约事件定位於巳时和午时。这样,十二时辰圆盘的一半都排满了出名的风险事件。

  违约事件层出不穷

  例如2014年刚性兑换打破有两个代表性事件:一是中诚信讬的产品未能按期兑付,拉开了信讬违约的序幕;二是中小企业私募债首次出现发行人实质性违约,开启了债券违约元年。2018年将防範化解重大风险位列三大攻坚战之首,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结果安邦被接管,股票质押和P2P接连暴雷,AAA级债券(上海华信)首次违约。

  到了2019年,包商银行因为严重信用风险,成为历史上首个被央行和银监会两家监管机构接管的商业银行。而青海省国资委控股的青海省投资集团境内信讬违约也为2020年新一轮债务违约敲响了警鐘,而这还是发生在投资者无法预料的新冠肺炎疫情来临之前。

  如果延续这个时间排序,那麼2020年初北大方正在无力支付境内到期债券的情况下,选择进入破产重整程式;9月房地产“三条红线”政策出台后给恒大带来债务压力;10月底相继出现的华晨、永煤等国企从信用债违约到破产重组,则对準了十二时辰圆盘上的未时。

  这样,十二时辰圆盘上就还剩下申、酉、辛、亥四个时辰,也就意味着在此轮信用或者叫债务周期真正完成去槓杆,风险消除之前,我们还可能遭遇其他形式的债务违约。

  逃废债有悖市场化

  太阳底下本无新鲜事,如果说本次信用违约玩出了新花样,就是个别企业并非没钱还而是不想还。不仅发生了“恶意逃废债”的事实,发行人和部分官员还试图将之美化为市场化行为。虽然“刚兑信仰”会扭曲市场定价机制,对投资者有错误的指导,也有隐藏风险之嫌,而应该被打破,但这并不应该矫枉过正成为“逃废债”。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债券发行人的还款能力和意愿构成信用分析的核心。逃废债意味着账面资产存在任意无偿劃出的可能性,这会对还款能力的分析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根本动摇还款意愿的分析假设,发行人无还款意愿下,投资者只会逆向选择,回到“当舖时代”,无抵押信用投资消失,这是金融系统的大幅倒退。

  受违约事件影响,11月10日至11月19日之间,共有52隻债券取消或推迟发行,涉及规模达398.8亿元(人民币,下同)。而在11月前9个交易日,仅有16隻债券取消或推迟发行,规模约74亿元。但在一片批评声中,我们也应该看到自2014年开启的信用违约大幕后,市场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常态化的违约,这些年债券高收益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

  永煤违约当天交易淨价在90以下的信用债在总量中的佔比只有0.4%,也就是说99.6%的信用债还是在一个正常的交易价格中,所谓信用债市场崩盘的说法过於夸张。而两日跌幅超过1%的疑似“踩雷”的纯债基金,规模合计为280亿元,在总规模2.9万亿元的公募纯债基金中佔比还不到1%。主要还是出现在固收产品规模偏小的平台中,固收管理规模较大的平台因其较强的信评实力鲜有出现踩雷事件。这一比例和下跌幅度与过往几年债市出现超预期的信用违约的时期相比,并不罕见。

  离岸美元债市场整体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在煤炭等行业资质较弱的高收益级别地方国企债券遭到抛售的程度较大,价格走弱;但对於高品质且主营业务具有战略支持的领域,例如水利、公用事业、其他基础设施等的城投企业和央企,相对影响是有限的。投资级别及高收益级别中资美元债指数单周下跌幅度均不及1%,大多数投资於中资美元债的基金在违约事件高峰期一周内仅录得轻微跌幅。

  未来离岸债券市场会有进一步的分化,受到三条红线的融资政策收紧影响,中资美元高收益板块中的房地产板块仍然表现相对欠佳。

  去槓杆助力防风险

  从历史上看,超预期的信用违约往往会导致信用利差整体迅速走扩,只不过监管也会及时果断出手,阻断了不良反应的蔓延,避免“系统性风险”。通常信用利差的走扩只是持续几个交易日,此次也不例外。监管机构坚决打击制止非市场化的刚兑和逃废债行为,有利於市场重建信心,并促使债券投资者回归理性与基本面。

  长期来看,事件衝击对信用利差的影响是暂时和有限的。通常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避险情绪会基本释放。债市作为天然的多头,情绪宣洩之后,赎回的资金还会继续投资,决定市场走势的最终还是会落到基本面上,而事件性因素只是加大了市场的波动。

  2021年全球将进入后疫情时代,经济复甦下国内通胀水準可能升温,货币与财政宽鬆政策相继退出的可能性较大,去槓杆成为防控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不同债务规模与发展机会的企业,也很可能会迎来不同的命运。

  与十二时辰圆盘上“申”时对应的信用违约事件同样会如期而至,太阳底下并没有新鲜事。希望监管机构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之后,债券市场的信用研究可以重回常态,成熟理性的信用债和债券基金投资者可以较好地规避这类自2014年启动后反覆出现的违约事件。

  我们也希望市场中的周期性、体制性和行为性因素都向良性方向发展,只有企业的整体槓杆率降到合理水準,我们才能够真正迎来危机解除的“亥”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