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楼语纵横/负担增加无阻入市\Q房网香港董事总经理陈坤兴

2020-12-08 04:24: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究竟何谓“刚性需求”,或许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演绎。根据政府的讲法,儘管过去一年整体楼价已稍稍回落,但港人供楼负担比率却逆市上升,反映市民置业仍属於刚性需求,即使供楼供得辛苦,仍然有不少港人愿意入市买楼,市民对拥有自置居所的需求相当大。

  港人供楼负担比率持续处於高位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最令人意想不到是即使楼价回落,置业负担仍然持续上升,根据政府最新发表上季经济报告,期内市民置业负担指数,即市民按揭供款相对住户入息中位数仍处於77%,较二季度的76%微升的同时,更较去年同期的73%显著增加四个百分点。

  即使楼价有所回落,但市民供楼负担反而逆市上升,最关键的因素在於市民收入下跌幅度,比起楼价跌幅还要大。按政府统计处综合住户统计调查,今年三季度所有住宅家庭入息中位数只有2.62万元,虽较今年二季度的2.55万元稍微回升,但却较去年同期的2.86万元显著回落约8.4%,因应家庭入息中位数减少幅度比楼价跌幅大,市民供楼负担自然相对上升。

  刚性需求某程度而言,是指市场对住屋需求殷切。笔者过去已分析过,一段长时间的刚性需求,实际上已变成“实质需求”(实需),在经济学的理论来说,“刚需”即是指买家以至租客对楼宇有自住性需要,有关需求缺乏弹性,即使供得辛苦,市场住屋需求仍然未有减少。当中包括新婚夫妇需要单位自住,换楼客需要改善居住环境,新生婴儿的家庭急需较大单位居住,以至分支家庭的住屋需求。

  目前整体住宅的楼价水平,仍处於历史高位,按差估署的全港私人住宅楼价指数,最新整体住宅楼价仍较1997年的高峰高出1.2倍。楼价处於高位,市民供楼负担自然“吃力”,但大家亦需明白,有关置业负担指数只可作为参考之用。

  即使供楼负担逆市增加,但整体而言,今年一、二手交投仍然活跃,上月一手新盘销售更突破2600伙,创自去年3月以来的二十个月新高。虽然今年整体一手交投仍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同时间整体二手市场仍维持活跃,今年至今,整体二手註册量已达至4.3万宗,预计全年二手交投约达4.7万宗,较去年全年约4.12万宗,逆市增加14%,反映市场需求殷切,部分二手购买力从一手转投二手。整体而言,即使在疫情下今年总体住宅成交量仍然与去年相若,置业负担增加,亦无阻市民入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