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实话世经/衰退式复甦下的危与机\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程 实

2020-12-18 04:24: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21年全球有望迎来低基数的衰退后复甦,经济增速回升至5.2%,但相较2019年实际增长仅不到0.6%。展望2021年,修复式增长将同步带来挑战与机遇。从宏观视角,疫情对於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在2021年还将延续,复甦进程在供给端和服务业仍会明显滞后。对投资者而言,一方面需要警惕高估值市场出现调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则适当关注新的结构性投资机遇,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共振料将引领数字经济的加速度,为全球经济注入可持续增长的动能。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延续,供给衝击仍未消弭。自新冠被世衞组织定义为全球大流行以来,疫情扩散範围和持续性一再刷新各界的预期,也始终是影响全球经济走势最重要的变量。从疫情影响的区域看,非G20经济体是近几个月战疫的主角。但值得注意的是,对於佔全球GDP比重约75%的G20经济体,新增确诊人数在经历了约三个月的平台期后又重新抬升,且笔者计算的用GDP权重调整的经济影响乘数仍未显著下降。

  疫情的延续同时衝击供需两端的特殊形态,令到经济复甦的挑战增加,复甦进程也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一方面,受益於疫情之后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发达经济体的需求端缺口被相对快速填补,但全球供给衝击仍未消弭,工业生产仍处在负区间且远低於疫情前和长期中枢水平,供给受限对於收入的影响和逼仄的政策空间也令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需求反弹相对乏力。另一方面,相对於製造业,疫情衝击对服务业影响极大,在全球PMI(製造业採购经理人指数)的年内低点(4月),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服务业PMI跌至21和31.6,而其製造业PMI尚为36.8和42.7。从前瞻性指标看,当前製造业新订单的修复仍明显快於服务业,在疫情延续而疫苗未能大範围接种之前,2021年全球服务业的复甦仍面临重重困难。

  高估值市场出现系统性调整的金融风险值得警惕。2020年1月中下旬以来,受到新冠疫情持续发酵影响,企业盈利预期差带来市场调整压力,而风险溢价急剧变化更成为短期波动的根源。在4月以前,疫情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衝击呈现出“局部爆发─外溢扩散─共振回溢”的三阶段演化,疫情所涉区域的边际变化成为市场大範围动荡的关键。但超宽鬆的货币政策稳定了市场预期,主要央行投放的巨量流动性开始不断推升金融资产估值,尤其是发达经济体股指市盈率大幅上行。较之於2019年底,2020年9月美股市盈率提高了5.5,德国、意大利、日本股指也分别提高了5.0,4.9,4.5。考虑到以美股为代表的部分市场估值本已偏高,市场系统性调整的风险值得警惕。

  技术共振带来机遇

  从行业表现看,新冠疫情的非典型非对称衝击对全球经济和金融运行也影响深远。IMF通过比较1995年以来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速和经济周期发现,新冠疫情在2019年对於经济整体的增加值衝击达到7.5%,其中对於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艺术、娱乐、休閒和其他服务的负面影响最大,分别高达-14.7%和-16.1%。但较之於典型衰退期其他行业的表现,信息和通讯、金融和保险、房地产业受到的衝击明显较小。

  数字经济的集体进化将带来结构性投资机遇。笔者认为,数字经济的增长动力源来自於两个方面,技术突破与共振效应。过去十年,技术突破主要发生於消费互联网领域,比如裹挟於智能手机的APP革命,嫁接於4G网络的短视频爆发。数字经济下半场,疫情加速了全球产业互联网布局,围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新基建领域的投资力度逐步加大。此背景下,製造业借助数字转型,发挥精细化、创新化和规模化的三重优势,有望切换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而技术与模式之间的共振效应,则造就了数字经济进化的加速度。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技术共振的乘数效应料将令人瞩目。

  华为曾调查发现,当一个国家的云準备度达到50分,和物联网準备度达到45分时,人工智能对经济的贡献比重开始扩大。具体来说,一个国家的IT投资佔比达GDP总量的3%至4%时,将撬动云和人工智能的拐点效应,助力人工智能的腾飞。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普遍更重视ICT(信息通信技术)投资,澳洲、丹麦、瑞典和英国ICT投资程度最高。2020年,疫情防控无差别地造成物理隔离,推动数字经济的集体进化,为共振效应的积累创造了条件。2021年,在全球经济步入衰退式复甦阶段之际,数字经济的自我强化还将加速兑现,以其加速度向全球经济提供持续动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