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视点超群/陷通缩周期概率低\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 超

2020-12-19 04:23: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目前的CPI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抛开猪肉以外CPI依然为正,核心CPI也保持增长

  11月CPI同比下降0.5%,出现了近十一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但是CPI转负并不等价於通货紧缩,结合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来看,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性较低。

  关於通货紧缩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即构成通货紧缩,其反义词是通货膨胀;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持续下跌以及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须具有三个特征,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并且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以及经济全面衰退。

  在实践中通货紧缩的判断标準,一种是静态方法,主要看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如CPI、PPI或GDP平减指数的同比增长由正转负,并持续超过一定时限;第二种是动态方法,主要观测物价指标是否出现环比连续下跌,如CPI环比连降三个月。中国在1998至1999年和2009年出现两次较典型的通货紧缩。CPI、PPI同比均连续数月处於负增长状态;叠加金融危机后总需求不足,经济基本面较差,因此可以判断为处於通货紧缩状态。

  目前来看,CPI在11月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主要受猪肉价格下跌和服务类价格修复较慢所致,其负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PPI受石油产业链的价格拖累较大,但保持持续修复态势,转正可期。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中国四季度GDP增速有望超出潜在增速,供需缺口尚未弥合,供不应求的现象频频出现,出现物价持续收缩的概率较小。因此,参考上述通货紧缩的定义,此阶段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概率较低。

  物价稳定是央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一,其核心关注的指标是CPI,在这个阶段尚不属於央行的重点调控目标。目前的CPI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抛出猪肉以外CPI依然为正,核心CPI也保持增长,因此CPI短时间转负并不会触发央行的宽鬆操作。实际上,2019年11月CPI因猪价上涨而加速上行时,央行却下调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5点子,可以看出猪周期并没有对央行的决策造成太大干扰。近期央行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提到,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总的来看,货币政策大概率不会因物价水平而转向。

  笔者认为,PPI连续修复传递的积极信号更值得关注。站在市场角度,PPI相对CPI能够更加灵敏地反映到工业企业利润上,因此我们同样需要关注PPI环比向上改善的速度。11月PPI环比增长0.5%,较上月显著改善,其中决定性的因素就是由内需外需双旺导致的供需缺口,未来PPI仍有继续向上修复的空间,PPI与CPI的剪刀差有望在2021年第一季实现反转,工业企业利润将在一季度实现高速增长。笔者认为,PPI连续修复传递的积极信号同样值得关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