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寰球视野/2021全球经济金融格局(上)\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 鄂志寰博士

2020-12-26 04:24: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衝击主要表现在供给侧,能率先控制疫情的经济体,可赢得复甦的时间视窗和经济增长主动权

  2021年全球经济金融前景取决於三个关键因素,一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线性周期性轨迹;二是新冠疫情对周期性趋势进行非线性扰动的程度;三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取向及溢出效应。在上述因素的叠加及交互作用下,全球经济大概率触底回升并将推进结构性调整进程,宽鬆货币政策带来巨额流动性,但债务积累增加金融脆弱度,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率上升,经济金融背离程度可能趋於收敛。

  一、周期性轨迹的基本规律

  全球经济周期性轨迹显示,2010年到2019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3.7%,1998年到2007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4.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10年,全球实际GDP平均增速较危机前10年下滑了0.5个百分点。从其构成上看,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速同步下滑,表明08年金融危机的诱因是全球生产率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但各主要经济体以超级宽鬆政策应对危机,强行扭转实体经济下滑势头,经济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市场无法出清,导致全球性潜在经济增长率持续下行。

  从2020年的情况看,如果排除疫情因素的干扰,全球经济增长应该保持在3.5%上下。目前主流的预测是全球经济下滑4.4%,由此初步估算疫情直接导致全球经济收缩8%左右。

  根据历史经验,疫情作为外部衝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应该具有短期性。2020年二三季度的经济资料显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在经历衝击后,在三季度普遍有所恢复。同时,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再次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刺激措施,目前看有一定成效,但是同时导致各国总体债务的加速上升,将加大本轮周期结束后可能面对的风险。

  二、新冠疫情的系统性影响超出传统经济範畴

  2020年新冠疫情发展及其影响不断刷新现行分析和认知框架。从目前掌握的资讯看,新冠疫情的影响并不局限於经济领域,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长远性。

  疫情初期,学术界普遍以非典对於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外推。但是,我们很快发现,医疗科技资源、防疫系统、行政管理、疫情爆发的地理位置、居民消费习惯、互联网技术等重要因素,以及宏观市场结构都较2003年有巨大的改变。非典经验对判断新冠的最终经济影响不具有足够的合理性和可预见性。

  随后,研究分析转向西班牙流感,但是二者在全球经济环境方面的差异更加显著。因此,我们认为,新冠疫情是一场全球範围的公共健康危机,其对全球经济带来剧烈的外生衝击,导致GDP快速下行,但其并不一定会引发一场经济或金融危机。

  更为重要的是,新冠疫情带来一系列系统性的变化,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疫情应对及效果引发对不同制度优势的比较及关注。传染疾病衝击的大小取决於疫情传播情况、变异程度以及扩散强度,也凸显了不同政府的行政管制效率、医疗衞生管理水準、医藥科研技术、民众衞生健康意识、互联网传播覆盖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水準以及人口流动性等制度性因素的差异。

  其二,疫情加速全球技术条件进步,推动数位化飞速发展。疫情加快了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行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源泉,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实现人财物的无缝衔接,加速推动去中心化进程。在疫情不同发展阶段,全球医疗物资需求急速上升,促进了医疗设备和防疫物资的生产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救治方面的研究与藥物开发,推动相关製藥行业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封锁和管控后,民众在家隔离带动网上消费提升,网上零售总额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快速上升。学生以及大多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活动更多集中於在线视频、音频以及网络遊戏,在线教育产业需求上升将对实体需求下降有一定的对冲作用。显然,疫情之后,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其三,疫情期间,气候变化对环境、经济与社会的负面影响集中展现在世人面前,引发全球範围内对於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其与气候和环境的关係进行重新评估和思考。气候和环境变化相关议题引起了全球不同经济体和各阶层人士的普遍关注,社会环保意识提升,一些国家开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其经济发展,相继推出强调绿色发展的经济复甦方案。中国则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并在“十四五规劃”中强调绿色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步伐。在后疫情时代,绿色将可持续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选择。

  三、2021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的三重效应

  2021年,新冠疫情的发展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疫苗能否应对最新出现的病毒变异以及疫苗生产、分配和民众接种意愿等因素决定着全球经济何时能够恢复正常运转。我们认为2021年全球经济可能出现K型分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可能继续加速复甦,美欧复甦程度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9%及5.4%,2020年美国GDP减少5.9%,欧元区GDP减少7.5%,日本GDP减少5.2%。

  具体而言,2021年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可能呈现以下三种效应。

  其一,疫情作为外部衝击对全球经济具有短期效应。疫情对实体经济的直接影响是经济範畴的外生衝击,疫情本身及控疫措施打断国际人流、物流、资金流,遏制贸易和投资活动,严重衝击各主要经济体的实体经济运行,导致全球範围经济断崖型下行。疫情发展依赖疫苗有效性、产能充足性、各国认受性等诸多因素。如果疫苗能够带来疫情缓和以及解除大面积封锁政策,控疫措施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影响可能有所减轻,将明显提振经济。中国经验亦显示,疫情受控后,经济增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向潜在增速回归。因此,全球经济可望走出2020年的整体下行区间。

  其二,实体经济反弹具有明显的基数效应。根据统计基数效应,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出现了断崖式的收缩,疫情消退也将带来经济爆发式的反弹,具体反弹幅度将取决於其在2020年偏离经济趋势增长率的程度。例如2020年中国经济是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长的经济体,但其增幅仍然低於过去五年增长的平均增速,因此,预计2021年经济增速将很大可能超过过去五年的平均水準。

  其三,疫情将带来再分配效应,推动全球经济板块加速再平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衝击主要表现在供给侧,因此,能够率先控制疫情的经济体可以赢得复甦的时间视窗和经济增长的主动权。2020年大部分经济体陷入严重衰退,导致国际贸易、投资活动停滞,疫情及控疫措施切断人员和货物的跨国流动,持续影响国际贸易环境和投资增长,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IMF)等机构预测今年全球贸易下降11%到13.4%,《全球贸易展望》预测全年国际贸易下降13%至32%。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今年全球直接投资(FDI)下降30%到40%,2021年再下跌5%到10%。

  贸易和投资的调整将加剧全球经济板块的变动。贸易和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过去20多年裏,亚太经合组织(APEC)区域平均关税水準由13.9%降至5.2%,近一半商品实现零关税,贸易额增长5倍,年均增速6.7%;双向投资增长12倍,年均增速超过10%。地区GDP年均增速3.9%,高於同期世界增长水準。

  目前,亚太区完成了RCEP谈判,将逐步推动要素资源跨国配置,实现货物、服务、资金、人流等跨境流动,应对疫情带来的全球贸易下行压力。RCEP形成稳定的区域经贸合作关係,可以提升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提升福利的全球性改善。此外,“一带一路”打造全球互联互通物理基础和人文环境,亦将提升沿线实际需求和经济发展潜力。

  2008年,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佔比为44.7%,2018年该比例升到59.2%。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板块再平衡将进一步增加新兴经济体增长动能,扩大其整体影响力。 (未完待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