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楼市新态/港青未失去置业机会\祥益地产总裁 汪敦敬

2021-03-03 04:25: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3月1日,立法会秘书处资料研究组发表“自置居所对香港经济的影响”的报告,有关报告相对中立、有公信力。而市场回响亦非常之正面,评论员普遍都认为有关报告反映现实,甚至比很多不同来源的数据更加坦白,报告承认了整体可供出售房屋的数量,与社会需求仍存在颇大距离。这种面对问题的态度及让公众知道实况是值得欣赏的,报告亦进一步确认六成半的自置居所住户是已经供满楼了,而未供满楼的自置居所住户每月按揭还款的中位数只是9500元。反映在低息情况之下,业主板块的稳守能力是远远高出买家议价能力的,期望楼价大跌没有理据支持。

  报告亦十分重视置业率,并指出“自置居所的社会效益:自置居所对家庭至为重要(如保障人身安全、提供个人空间、稳定情绪、向上社会流动及累积财富)。自置居所亦为整体社会带来显著效益,包括培养归属感及公民意识、增强投票意欲及财富公平分配等,故此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多重重大意义。”事实上,这正是香港楼市的深层次矛盾,香港自置居住比率是较很多发达国家要少的,例如新加坡、英国、日本和欧美国家。

  更加重要的是,2019年香港自置居所比率下跌至49.8%,为二十年新低,35岁以下年轻人佔自置居所户主的比例更大幅缩减至9.82万人或7.6%。相关数据反映出跨代的贫富悬殊,但笔者认为检讨制度之前,我们先要认清楚香港社会这二十年出现了错误的置业观念,年轻人基本上缺乏了奋鬥心及置业决心,希望独立居住却不乐意付出的思想,令到不满情绪增加,这个问题不单只涉及年轻人,我辈作为长辈、社会、政府及传媒都有责任。

  但我想说年轻人并没有失去置业机会,如果用人均入息中位数字,两位合乎收入的年轻人只要储钱三年就已经可以用“林郑PLAN”买到550万的楼及可借到九成按揭。在低息之下,供楼普遍平过租楼,所以不存在租得起楼但供不起楼的情况,550万的楼在新界西的供应是充盈的。

  在这份“自置居所对香港经济的影响”的建议书中,将市值约为650万物业置业为一个上车的假设对象,但上车置业从来都是在较偏远的地方,二十年前如是,四十年前也如是,现在更不应该以市区来做一个假设。如果在邻近深圳及珠海的屯门及天水围区,650万是可以买到三房私楼单位的。这也反映出,香港大部分精英都弄错了目标,也可能会给予年轻人错误信息。

  当然,“楼市辣招”虽然巩固了香港的金融系统,令近年香港面对美国的制裁都受得起风浪,但因为冻结了楼市成交量,於是购买力金字塔顶尖的人就会去买供应减少的单位,楼价自然屡创新高。政府在供应量不足的情形之下,将公私营房屋新供应比例由六四分配去到七三分配,是进一步令到私楼减少的。

  最后,笔者都想讚赏,因为看完这份报告,我相信无资产者会知道土地才是最重要的,而官员亦更加要明白提高效率去增加土地也是重要的,而有资产者要明白,我们要更加支持政府开发土地,因为这种矛盾继续加深下去,会令到社会不稳,亦会令到我们的资产最后都会受损。香港是有条件实现共赢的,在2021年新一页裏面创造更好更繁荣的香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