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崇论立德/上游通胀增添企业经营压力\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史立德

2021-04-21 04:24: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2021年3月份的中国製造业採购经理指数(PMI),其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录得69.4,已连续五个月处於60以上的扩张区间,显示内地製造业企业购入原材料价格在过去大半年上升势头颇快。其实,笔者近期亦听到不少在内地经营的港资企业反映,多项工业原材料价格如纸价、铜价、塑胶、集成电路等,均出现了不寻常的飙升,而踏入2021年之后,这趋势不但未受控制,春节过后情况更是愈加明显。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复甦在供应端与需求端的不同步所致。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在疫情初步受控后相继重启经济,带动对商品消费需求的大幅反弹。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内地因疫情一早受控而最快复产复工,不少海外订单从印度、东南亚等疫情较为严重的製造基地回流内地,令内地出口贸易大幅反弹,对工业原材料需求也因而大增。

  但另一边厢,许多海外国家的上游原材料行业产能恢复较慢,加上国际船运班次及海运物流能力遭受到疫情重创,令许多国家的港口均面临货柜难求及运费飙升等问题,导致一些进口原材料出现大量短缺,加剧了内地上游原材料的输入性通胀及所生产的工业用品的涨价压力。

  此外,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劃实施的开局之年,各省市的大型发展项目将陆续上马,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截至3月底,已公布的重点建设项目清单总规模高达近30万亿元人民币,间接拉动了对上游原材料、工业中间产品的需求呈“喷射式”的增长。

  近年不少现代化工厂实行“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以降低成本和库存,以及缩短生产周期,但一场新冠疫情却暴露出供应链脆弱的一面,同时令企业关注到精益生产的风险,开始通过增购原材料“补存库”,以维持供应链的稳定及减轻原材料价格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这种转变所伴随的恐慌性抢货,又会反过来推高原材料价格,造成恶性循环。

  下游消费需求回升缓慢

  总的来说,当前内地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其实是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值得留意的是,内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同比增速近期进一步加快,由2月上升1.7%,至3月的4.4%,为2018年7月以来最高,除了是因为原材料价格及燃料维持上涨外,亦反映加价的压力已由成本端逐步传导至中下游厂商,有分析指,内地未来几个月的工业品通胀,将进一步上扬。

  PPI指数向来代表製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虽然3月份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亦扭转跌势按年升0.4%,并高於市场预期,但升幅相对PPI温和许多,显示下游消费需求回升较慢。在成本上涨不能有效转嫁给消费者的前提下,企业利润将有压力,这对经济复甦或会带来不利影响。

  通胀升温显然已引起国家高层的关注,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有关经济形势的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便强调,要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而副总理刘鹤亦在另一场合指出,要保持物价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的稳定。不排除未来当局将会出台措施去抑制原料价格,以推动製造业乃至整体经济持续稳健地发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