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楼语纵横/发展商现金足 买地进取\Q房网香港董事总经理 杨永健

2021-07-27 04:24: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绝大部分发展商均希望可以达至“货如轮转”,最好自然是“月月有楼卖,年年买到地”。对于发展商而言,新盘销售固然重要,让集团有一定现金实力,与此同时更希望拥有一定土地储备,让业务得以持续发展。

  这是经济学之中存量(Shock)与流量(Flow)的概念。就发展商而言,所谓存量,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土地储备,二是新盘货尾存量。至于流量,就是销售新盘的业绩结果。因为流量与存量相互影响,既要存量也要流量,但当“存量增加,流量减少”,从而亦会影响其补充土地储备的能力。

  因此,发展商必须要维持一定的流量,才能保持稳健长远的发展与营运。

  目前本港发展商的情况,反而是“存量减少、流量增加”的趋势。总结今年新盘市场情况,肯定是相当丰收的一年。整体上,半年新盘市场合共售出约8700伙新盘单位,较去年下半年的7762宗稍稍增加12%,由于今年上半年新盘以市区盘为主,整体售楼收益增加更为显著,上半年新盘售楼收益高达1253.5亿元,较去年下半年的887亿元大幅增加41%。

  再者,自2019年开始,新盘销售数字持续高于新盘推盘量,两者的差距亦有增加的趋势。2019年全年新盘销售达1.8559万伙,较当年推盘量稍高约200伙,去年情况更为明显,全年新盘销售为1.4468万伙,较去年推盘量高出1200多伙,今年上半年新盘销售已高出推盘量的约1150伙。新盘销售持续高于推盘量,整体新盘货尾量自然大幅减少。

  存量减少的同时,流量亦有所增加。综合上半年发展商的售楼收益,今年绝对是丰收的一年,部分发展商半年售楼收益已超越200亿元,几乎等同去年全年收益。售楼收益充裕的同时,发展商自然需要急于补充土地储备,难怪近年政府推出拍卖的几幅地皮,竞争亦相当激烈,反映发展商现金实力增强下,连带补充土地储备的心态亦变得进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