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交银观察/年内货币宽松空间有限\唐建伟 刘学智

2021-09-11 04:26: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年初以来,内地PPI和CPI走势分化,二者剪刀差持续扩大,表明经济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经济复甦不均衡、不稳固。

  8月份食品价格跌幅扩大,非食品价格和核心CPI涨幅收窄,CPI已经连续三个月回落;PPI同比涨幅进一步扩大,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生活资料价格较低。PPI和CPI剪刀差扩大到历史高位,表明经济可能存在类滞胀风险,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下降,更加注重结构性调节。

  CPI整体涨势较弱,时隔三个月再次降到1%以内,重回“0时代”。2021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0.8%,涨幅比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落;环比上涨0.1%,涨幅收窄0.2个百分点。在CPI同比0.8%的涨幅中,翘尾因素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比上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0.6个百分点,比上个月上升0.1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1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降幅扩大。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促进了食品价格走势稳定。8月食品价格同比-4.1%,降幅比上个月扩大0.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进一步下降,影响CPI同比约-0.8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持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猪肉价格走低,8月CPI猪肉价格同比-44.9%,降幅比上个月扩大1.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对CPI同比的拉动为-1.1%。除猪肉价格以外,其他主要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普遍有所回落。蛋类、水产品、食用油价格同比上涨13.9%、11.7%、6.8%,羊肉、牛肉价格同比上涨3.1%、2.9%,涨幅都不同程度收窄。

  上游资源价格大涨

  非食品价格涨幅回落。8月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涨幅收窄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受各地疫情点状散发影响,终端消费偏弱,住宿、交通等与户外消费相关的价格普遍涨幅回落;二是受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影响,车用燃油价格下调,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由涨转降,同比涨幅回落到22.7%、25.2%,比上个月下降2.7、3个百分点;三是价格涨势从PPI向CPI传导不畅,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5%,涨幅比上个月下降0.3个百分点。

  自今年5月份PPI同比涨幅达到9%以来,PPI持续保持在高位震荡。8月PPI同比上涨9.5%,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5个百分点,创2008年以来的新高。在PPI同比涨幅中,翘尾因素影响1.8个百分点,回落0.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7.7%,上升0.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3.6%,同样为2008年以来的高点。

  8月份PPI涨幅再次扩大,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工业生产保持较为旺盛状态,对资源能源产品和初级原材料的需求较强,带动价格上涨;二是受国内环保限产及海外疫情影响,部分工业领域初级产品持续供不应求,供需错配导致价格上涨;三是前期原油、大宗商品、煤炭等价格大幅上涨,推动国内中下游行业价格继续上涨。

  即便近期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不再继续走高,但前期上涨带来的涨价潮仍在工业产业各环节传导。从主要工业行业来看,价格涨幅较大的有煤炭、黑色、有色、化工等相关采选及冶炼行业。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同比上涨57.1%、24%、24%、34.1%,涨幅分别扩大11.4、3.1、2.7和1.1个百分点,是8月PPI同比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

  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扩大,生活资料价格涨幅较低,PPI内部分化较大。虽然8月PPI同比涨幅再次扩大,但是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主要由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扩大所致。8月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2.7%,涨幅扩大0.7个百分点,高于“四万亿”投资刺激时期,创历史高点;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9,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仍然处于低位,同比上涨0.3%,涨幅连续三个月持平。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涨幅差值扩大到12.4个百分点,表明当前价格上涨仍然主要停留在生产端,价格涨势从生产端向终端消费的传导较为缓慢。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走势来看,当前工业产业正在消化前期初级原材料价格上涨。受益于初级原材料价格上涨,资源能源企业的经营业绩大幅攀升,生产型企业和制造加工型企业可能承受较大的成本压力。

  或存在类滞胀风险

  当前工业产业正在消化前期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导致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扩大,预计近期PPI仍可能高位震荡。当高位震荡平缓之后,未来PPI涨幅有望回落,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国际原油、大宗商品价格难以继续上涨,同比涨幅已经明显收窄,缓解输入性涨价压力;二是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存在供需结构性原因,随着供需结构恢复及保供稳价措施见效,能源、有色等行业价格涨势将减弱;三是去年四季度以来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来同比基数的攀升,将抑制PPI同比涨幅。

  消费价格上涨动力不足,预计CPI仍将处于低位:一方面,当前终端消费需求偏弱,近两个月商品零售指数整体下降,互联网零售、汽车零售、电子产品零售指数下降较明显,难以拉动消费价格上升;另一方面,全国生猪存栏量处于高位,预计年内猪肉价格将低位运行,难以显著抬升CPI。此外,PPI向CPI传导不畅,生活资料价格持续处于低位,预示CPI难以明显上升。四季度CPI翘尾因素较低,不会抬升CPI同比涨幅。因此,未来CPI上涨的压力不大,仍将保持在低位运行。

  年初以来PPI和CPI走势分化,二者剪刀差持续扩大,表明经济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经济复甦不均衡、不稳固。8月PPI和CPI的差值达到8.7个百分点,为中国统计物价数据以来的最大值。CPI持续处于低位,PPI保持在高位,意味着经济运行可能存在类滞胀的风险。

  PPI和CPI剪刀差扩大及类滞胀隐忧,对货币政策带来制约和难题。一方面,近几个月经济复甦减弱,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需要采取积极政策促进有效需求扩展,以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类滞胀风险对政策调控带来一定制约,需要防止价格进一步结构性上涨。

  综合判断,预计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下降,仍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年内不会降息,全面降准的可能性也在降低。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结构性调节,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

  (唐建伟为交银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刘学智为高级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