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创科宇宙/“十四五”缔造湾区生科机遇\创业投资者联盟召集人 梁颕宇

2021-09-21 04:30: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深港两地在生物科技领域具有互补优势,今年四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展开“港澳药械通”试点工作。图为港大深圳医院二期工程模型图。

  随着本港政治环境趋向稳定,8月下旬中央派官员来港进行宣讲会,阐释“十四五”规划给香港带来的各种机遇。事隔不足一个月,中央和广东省政府已推出连串惠港政策,由全面深化前海深港合作区改革开放;到广东省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的审批流程、开放大湾区公立医疗机构招聘香港中医师;再到粤港澳联合推出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人行推出债券南向通,一连串举措体现了中央支持香港尽快融入大湾区发展的善意。

  今年3月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是打造一个粤港澳融合发展的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立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新近出台的连串政策集中于优化区内经济、医疗、科技、资金和人员流通,其中又以金融、创新科技和生物科技三个领域的机遇最大,能否把握这些机遇将成为香港未来发展成败关键。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捕捉这些机遇,现尝试分三篇文章逐一跟大家探讨这三个重点领域在“十四五”规划中的发展机会,而打头阵的是笔者最熟悉的生物科技领域。

  为了实现中国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多项有关推动科研及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目标,点名七大科技攻关前沿领域,其中“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共占了三席;“生物技术”更被列为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类脑智慧”、“基因技术”则被列入未来产业。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内地将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案,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推动生物技术和资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并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布局一批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

  建议设立科技口岸

  生物科技研发一直是香港创新科技的强项,本地大学在生物医药和医疗科技范畴的研究根基深厚,港大和中大两家附属医学院均设有临床试验中心,与跨国製药公司合作进行临床试验,一直以来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前沿研究。面对国家致力推动生物科技研究和应用,香港可善用一贯与国际接轨优势,吸引海内外专才建立生物科技人才库,积极与大湾区内生物科技园配合,尤其是在接轨国际标准上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在人才、资金、技术、数据、样本于国内外互联互通之合作。此外,香港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法规,在国际认证申请,市场营销及企业管理能力和商业融资等领域,坐拥强大优势。“十四五”规划推进完善智慧财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新领域新业态智慧财产权立法,香港行之有效的经验可发挥引领作用。

  “十四五”规划另一重大政策是提出支援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位处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已获纳入为粤港澳四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目标是发展成为一个科研基地,汇聚全球顶尖的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现正与深圳共同建设由“深圳科创园区”和“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组成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未来将会透过“一区两园”模式,助力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深港两地在生物科技领域具有互补优势,香港基础研究实力雄厚而深圳生物製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服务等产业蓬勃发展。医疗科技是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将优先发展的六个创科领域之一,香港科技园计划在园内设立生物样本库和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等核心设施,帮助生物科技企业发展。深圳园区的研究规划同样聚焦医疗科技,支持先进生物医疗技术公司落户,并计划推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这些重要项目。

  深港地理上互相毗连,但是“一区两园”仍涉及通关问题,要能各自发挥所长,两地政府必须在政策上多沟通配合,尽快推出合作区的联合政策,并探索提供科研资源、资金等方面的便利及支援措施,定能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落户园区,加速组建生物科技合作生态系统;而为了解决在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要素的流动限制,可考虑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设立科技口岸。

  “十四五”规划又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特别指出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制度等主要目标。同时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强化中药品质监管、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药械准入限制放宽

  中医药也是香港医疗体系一个重要部分,政府近年致力推动政策法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中医服务及中药产业等方面的发展。2014年决定在将军澳兴建一所中医医院;2019年启动了5亿元的中医药发展基金,分阶段推出各项资助计划,涵盖培训、改善诊所设施、优化中成药生产质量管理系统、中成药注册、中医药推广、应用调研及研究等。此外,内地去年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勾画了中医药在区内发展的蓝图,香港一直在加紧建设中医医院及推动相关人才培养、鼓励香港中医师在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加强开展中医药研究项目及中药标准制定、鼓励香港注册中成药进入大湾区市场等方面配合;并鼓励本地学术机构、科研机构及中医药业界与大湾区其他机构合作,开展更多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及标准制定方面等研究。

  香港第一所中医医院和政府中药检测中心的设计及建造工程已于6月底展开,预计于2025年落成,检测中心将设有符合国际水准的中药检测实验室,并会致力支持中药研发和教育。随着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月底宣告经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批准注册,并在香港使用五年以上的传统外用的中成药,可透过简化流程向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注册申请,成功获审批的中成药可在大湾区销售;以及广东省中医药局容许广州及深圳选定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推出试点,以合约制形式招聘香港中医师,未来可争取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如今年4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展开的“港澳药械通”试点工作,容许该院可使用经审批的临床急需、已在本港上市的药物和本港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的医疗仪器,试行以来已审批临床急需使用进口药品9个、医疗器械2个,当中包括目前全球较新的抗癌药品,为难治性、特定基因突变型癌症类型患者提供替代性的治疗方式。试点计划在7月完成后,已正式拓展至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实施,初步审核确定的5间首批内地指定医疗机构,除了港大深圳医院,其余4间分别为位于广州、中山及珠海,日后若能进一步放宽科研用品跨境使用、进出口手续进一步简化,香港药品和医疗器械准入限制可望进一步放宽。

  当然,目前深港生物科技合作还存在一些障碍,比如生物组织和样本无法跨境,基因诊断技术还在内地的负面清单之中,香港注册的公司无法直接进入内地市场,香港跟内地缺乏双向专利注册制度导致错失先机等。未来可争取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在河套区能直接提供服务,让香港的知识产权处审批的标准专利可以在大湾区试行,给予生物科技公司法律保护,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等。至于如何促进大湾区资源流通,包括数据、样本转移等,可考虑成立“数据特区”,容许科研人员取用数据作研究,只要无法从数据中辨别个人身份,那些数据便不属个人私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