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明观四海/新选制开创香港新未来\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 梁海明

2021-09-21 04:30: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学者建议特区政府增加土地供应,多建公屋,缩短基层市民轮候公屋时间。

  随着新选举制度的实施,香港特区1448名新一届选举委员会委员日前已顺利产生。这次选举不仅贯彻了“爱国者治港”原则,也是社会所期、民众所盼的更加进步的选举制度。在新选举制度下产生的新选委们,来自香港社会各界别各阶层,更具有广泛代表性、更能为民发声。

  作为新选举制度的首次成功实践,此次选委会选举开启了香港的新里程,相信香港经济、社会大局将持续向好。

  新选举制度的实施、新选举制度的首次成功实践、新选委的顺利产生,不仅将令香港拥有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从而进一步增加香港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也对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在香港打造国际创科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将大有裨益。

  尤其重要的是,新选举制度的实施,将令香港特区政府与立法机构、社会各界,未来能紧紧抓住国家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巨大机遇,更加集中力量、齐心协力地解决经济民生等领域深层次问题。

  香港未来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切实破解香港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香港梦”,有必要参考内地“共同富裕”的经验,也在香港推动“共同富裕”社会的建设。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要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香港特区政府可考虑实施“扩大有产化”政策,推动无产市民有产、令中产市民多产、令富裕阶层更富,同时进一步做好最底层市民的保障、福利工作,推动整个社会犹如乘坐自动电梯那样整体向上移动,形成一个整体提升社会。

  二是香港特区政府要巩固和提升香港的竞争力,需要进一步重点扶持产业发展,尤其是对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科技产业政策进一步倾斜,为中产阶级多产创造条件。香港制造业消失,已成为本地经济发展迟缓、中产缺乏上流渠道的一大困局。

  对此,建议香港特区政府部分抛弃“小政府、大市场”旧思维,不仅要尽快出台政策推动对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也要紧抱发展创新科技产业这一世界潮流,吸引更多高端制造业、精密仪器制造业和创新科技业的企业落地香港,实现“再工业化”,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增加就业职位、推动经济发展和提供更多向上流动的渠道,令中产阶级可增加收入,并产生正财富效应。

  三是要解决香港房屋问题,要让香港同胞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香港梦”。香港特区政府也应给予基层市民更加高度友善的福利制度,令基层市民的生活进一步得到保障乃至改善。因此,建议香港特区政府一方面推出如调高最低工资水平、增加劳工假期等更多的劳工友善政策,另一方面,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增加土地供应,多建公屋,从而缩短基层市民轮候公屋的时间。

  香港通过实施新选举制度,不仅让民主政治迈出坚实步伐,也打造出爱国者治港联盟,使良政善治真正成为可能,香港以此为起点,重新“再出发”,重新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力,未来香港的面貌必将焕然一新,前途将一片光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