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楼市新态/多管齐下 增加房屋供应\祥益地产总裁 汪敦敬

2021-09-22 04:26: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许多人担忧“共同富裕”对香港的影响,笔者却表示乐观,只要不是“养懒人”、“做又36不做又36”的福利主义,而是多劳多得地增加致富机会的平衡,我认为“共同富裕”是好事。

  美国式的贫富悬殊比例是众所周知的1比99,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而中国内地的贫富悬殊是多重不同阶梯的贫富不对等,这不是源于社会制度,而是因为中国地大,各区地利不同,例如山区农民许多时都会比近海的居民较贫穷,加上中国是一个高速发展及富裕的国家,富裕在不同板块会出现前后脚的滞后,而各行各业的兴旺际遇也大有不同,当经济起飞的时候,经济自然不会正比例分配,因而形成了贫富悬殊,因此“共同富裕”在内地是十分需要及成为重中之重的。

  香港是最幸福的地方,香港的贫富悬殊其实并不难解决,香港是一个50对50的贫富悬殊比例,即是说享受到及享受不到楼价增长红利的人的比例相若,香港在1997年前,本来就是橄榄型的经济分配,即是享受到社会财富的中产人士是大多数,富豪占少数,但是极穷的人亦是较少数,原因是香港高速发展房地产业务,于是在经济增长的时候,透过房地产高速分配财富给起码大多数的人,就算未买楼的人亦因为市场的积极运作,亦会享受到社会财富。但是1997年的一场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人就恐惧建屋,行政之后亦被错误的民意带返转头,错误的价值观居然令到下一代的年轻人普遍抗拒置业,不少人埋怨上车置业困难,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的现实是,上车从来都困难,困难不是阻止人做不做一件事的主因,意志才是!

  当社会风气都不积极去鼓励置业的时候,但是财富继续由房地产去分配,于是贫富悬殊的差距就增大,我们的财富分配结构就由橄榄型变为金字塔型的社会了,这个其实是香港人自己造成的问题,所以如果不改变观念,香港人是解决不到这个问题的,大势所趋的“共同富裕”或是一个契机,只要增加土地建屋,供应增加了之后,更加重要的就是可重启类似的置业资助贷款的计划,例如2003年或之前的“置业资助贷款计划”,就是可以贷款利息全免的53万元,或者贷款39万元兼每月领取不需要归还的按揭还款补助金去置业,置业资助贷款带来置业帮助的好处下,就是将长期受资助的受众者变为可以给厘印费及每年缴交税项如物业税或者差饷的纳税人。我们身边不断发生的故事,就是一些朋友“唱淡”楼市多年,亦对社会充满怨气,当有一日他买了楼之后,我们会看到两至三个鐘之后突然会看好楼市,而且觉得香港前景美好。这并不是一个笑话,增加房屋供应不单只是可以帮到下一代,更加重要亦是财富一个分配,这就是香港式的“共同富裕”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