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日前落区走访慰问基层市民,真挚之情令人感动,除了慰问市民之外,更铿锵有力地回应了民生问题的核心。他提到房屋政策时,认为重点应是“以人民为中心”。此论的确是掷地有声!反映中央正紧密关切香港的住屋问题。
笔者认为商界应该一致发挥贡献,辅助政府解决楼市问题,令上车置业的人大增,社会可以达到橄榄型经济,即普遍中产得到富庶,官民的共同目标应该是大量增加土地供应。
发展商应该追求用薄利多销去取代过去的待价而沽。有关的努力不是个别人士可做到的,普遍市民亦应该鞭策政府做更多的好事。至于政府做得好的话,市民更加不要吝啬,要多赞赏。多支持有为的行政文化,亦反对民粹式的政治思想。
笔者一向觉得不平衡的社会最后都会带来恶果,所以从2008年开始,每年年初都会撰写《我对楼市的十大忠告》,几乎每一年都会提醒“贫富悬殊引起民怨的危险”。
很多人认为笔者是大好友,其实只是市场的“天气报告员”,楼价下调及上升都会如实报道。讽刺的是,很多时候都会有准确的事前评论和预测,实际上因为了解过去政策及施政上的错误,所以很容易评估到市场在失救和政策副作用下的楼价上升。
笔者发表的意见影响不到政府,只好将真相告诉年轻人,希望年轻人不要误信“买楼难度天比高”。社会虽然很不公平,但以人均入息中位数字,两夫妇是可以合理地储钱承造按揭及通过压力测试买到550万元的住宅物业。当然这个楼价是买较偏远地方。
政府效率亟需提升
亦有人担心,解决了楼市供应问题后会令到楼价下跌,有些人亦不是很喜欢笔者常提出开发更多供应的方案,但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单是自私,更是错误的“若别人拥有了,所以自己失去”的想法。真相其实是“正因为人们得到更多,我们也因此受惠”,这才是狮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最新一份“施政报告”即将发表,笔者希望报告能够“解放”土地供应不足的死结。
除了上文所说市民要支持政府,发展商要作薄利多销配合之外,笔者认为提高政府效率将会是重中之重。近年香港政府的效率变得龟速,希望今次与前海融合可以是一个契机让我们恢复高效率的香港。
当然,扶贫先扶志。一方面解决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亦要提高香港年轻人的奋斗心和追求,以及更有智慧去建设香港,不要再自怨自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