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楼市新态/变通应对住房供给问题\祥益地产总裁汪敦敬

2021-10-20 04:29: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笔者有两大推测:一,除非同时增加建材产能和人力资源,否则建筑成本增加是必然的;二,除非刻意大量增加即时与短期供应量,否则可以确定,物价和工资的上升,必然早于供应增加之前发生。基于以上推测,笔者认为,港府应设立针对未来五年内的“短期供应小组”,在五年内增加住宅供应,而阻碍供应增加者,只会是人为的因素。

  其实,香港有不少空置校舍,位于市区地带并且是熟地,政府应公布数量与位置,让公众讨论是否适合改变用途。此外,香港市区的工业区,政府应大刀阔斧重新作出规划,是很好的熟地,可用作兴建住宅。当然,提高二手市场的流转率,更可以有效解决供应问题,很多人并不明白这方面的好处。假设市场有一万宗成交,其实是包含了多个不同板块的住宅成交,包括上车、换楼、大型单位及豪宅等。只要政府管理得好,起码可以用楼换楼去满足大部分人的上车需要,而这些上车需求,以现行的按揭政策是会起到正面效果。

  2019年推出新按揭政策之后,细单位放盘量急升,如果政府肯进一步放宽1000至1500万元的换楼按揭成数,可以预见,600至1000万元换楼单位的放盘量会放缓。放一层换一层,解决了不少的市场需求,当然最后会有一些板块是二手市场也不够供应的,我们就将仅馀的供应去满足这一个只占市场少于三分之一的板块,这正正合适处理了现时的问题。笔者想说的是,管理得宜,料可解决大部分供应问题。

  香港有很多资源和方法可以平衡因楼价上升而引起的贫富悬殊,譬如居屋未补价的部分,其实也是资产,将有关资产成立房产信托基金,分派予从未买楼的年轻人投资,他们在未储够首期之前也可以有衍生工具对抗通胀。

  笔者赞成郊野公园边陲建屋,最主要的一点是“快”!笔者作为小市民,自然希望政府“快靓正去做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