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实话世经/如何提振中国消费?\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 实

2021-10-22 04:26: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CPI走势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上拐至4.4%,虽然高于市场预期,但增速绝对值仍处于低位,两年同比增速也仅为疫情前的一半左右。我们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消费增速动力不足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二、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三、中国人口老龄化;四、疫情对居民消费习惯产生影响。

  基于比较研究,笔者认为,提振中国消费的关键在于,一是致力于不断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二是防止人口出生率悬崖式下跌;三是通过共同富裕政策保证社会财富再分配的相对公平性。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下滑

  基于绝对收入假说,受到疫情冲击,疫情前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值为8.5%,而疫情后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值已下降至6.5%。同时,中国居民人均工资收入增速由疫情前的8.7%已下滑至疫情后的7.0%(2020-2021年的两年复合增长)。基于绝对收入假说,劳动者工资水平整体下滑使得可支配收入进一步下降,最终导致私人消费支出意愿下降。我们从中国的CPI居民消费指数的疲弱表现就可以看出,中国居民消费支出下滑使得今年中国核心CPI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

  地产调控限制居民消费支出

  根据我们的观察,尽管很难断言居民暂时性收入的提高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不存在显著性,但从居民的长期预期收入来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房地产市场的严格调控确实会阶段性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疫情冲击使得居民开始对长期收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加重视,因此居民避险情绪使得中国消费者的购房意愿进一步增强。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在疫情冲击后表现亮眼。

  具体来说,上半年疫情使得房住调控相关政策暂时退位,地产销售面积强势回升,带动中国内需一至二季度稳健恢复。这一方面反映了地产商在地产库存去化与房企资金压力加大下刺激销售回款的意愿增强;另一方面反映了居民购房意愿的提高拉动了中国私人消费的恢复。但进入下半年,伴随着中国疫情逐步得到全面控制,严厉的地产调控政策开始重启,在银行信贷投放对地产业的严格控制下,居民贷款增量开始回落,居民购房消费得到明显限制。

老龄化影响家庭消费

  当前中国已经不可避免的迈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比例的不断提高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老年人群体在医疗和养老方面的消费支出,但同时老龄化也将开始显著影响以80及90后为代表的独生子女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基于分析,以80及90后为代表的独生子女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存在下滑迹象,这是因为当80及90后人群进入中年阶段后,尽管家庭收入整体会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在降低。这是因为一方面独生子女家庭需要面临偿还青年阶段所累计的负债;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兄弟姐妹分担家族财务压力,独生子女会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防老和养老。

  疫情对消费习惯产生长期影响

  近年来中国电商和互联网金融等资讯产业高速发展,以80及90后为代表的中青年群体日渐成为市场消费主力,疫情前年轻消费群体的即时消费和超前消费也在快速增加。但基于百度2020年年轻人消费搜索大数据显示,受疫情等外部环境冲击影响,年轻人消费习惯和趋势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其中,直播购物和储蓄理财的搜索数据分别上升167%、46%,而逛街购物则下降了33%。

  面对疫情冲击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观正在趋向于理性。笔者认为,这种消费趋势和习惯不会随着疫情结束而结束,在面对经济下行,就业压力较大和不确定开销增加的情况下,消费的“示范性”和“棘轮效应”将使年轻人的消费行为更加趋向理性,以避免增加更多的债务负担。

  根据Arslan等人(2020)基于全球面板数据的研究,影响商品价格搜索时间长短的核心因素是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财富及年龄变化。举例来说,当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个人财富积累收缩或个人年龄增长时,个人最终消费支出将显著下降,而个人将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同类商品的价格搜索。在学术上,我们将这种现象描述为消费者最终支出的不平衡性。最终支出的分化加剧,反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下滑(工资水平下降),财富缩水或年龄增长(老龄化)。持续的分化将可能促使社会消费水平整体降级。另外,年龄增长导致消费支出下滑,实质上也反映了可支配收入在生命周期中的边际下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