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斌眼观市/捕捉碳中和四大投资机遇\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朱斌

2021-11-20 04:25: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美两国元首日前进行了历史上首次视频会面。在会谈过程中,中美双方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和立场,再次明确了彼此的态度。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明显,但“碳中和”有望成为中美之间未来最大的“公约数”。

  11月10日,中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就发布了《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双方回顾两国计划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前后,继续讨论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减排行动,以确保《巴黎协定》相符的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两国秉承此清晰目的,并预期包括制定具体目标、指标、政策和措施等形式在内的特定合作形式将显著促进减限排,双方计划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清洁能源转型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推动终端用户行业脱碳和电气化等多个方面开展行动与合作。

  此前,中国已经在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多次提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早在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首次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等一系列国际重要会议上,中国又多次提及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表示实现既定目标的决心和信心。

  在中国2021年公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中国明确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例如,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25年达到20%左右,2030年达到25%左右,2060年达到80%以上;单位GDP的CO2排放到2025年比2020年下降18%,到2030年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在2030年要达到25%左右,林木蓄积量再2030年要达到190亿立方米。

  综合来看,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远的变革,主要围绕工业、电力、交通、建筑等领域展开。根据《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2019年中国碳排放约105亿吨。其中,能源活动碳排放约98亿吨,占比约87%。从能源品种看,燃煤发电和供热占能源活动碳排放比重44%,煤炭终端燃烧排放占比35%,石油、天然气排放占比分别占15%、6%。从能源活动领域看,能源生产与转换、工业、交通运输、建筑领域碳排放占能源活动碳排放比重分别为47%、36%、9%、8%,其中工业领域钢铁、建材和化工三大高耗能产业占比分别达到17%、8%、6%。由此可见,工业、电力、交运、建筑是中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为实现“双碳”目标,这些领域将实现重大变革。

  对于美国而言,在碳中和方面也开始做出重大布局。现任总统拜登在今年1月20日上任第一天就宣布重返《巴黎协定》,并就减少排放提出若干新政:到2035年,美国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实现无碳发电;到2050年,美国承诺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美国的“3550”碳中和目标,拜登政府计划拿出2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未来中美之间最大的“公约数”,在这一领域将催生众多投资机会。

  未来各行业具体的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将陆续出台,为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建议重点关注以下领域的投资机会:

  能源供给侧:大力发展新能源,发展新型电力系统,重点关注包括光伏、风电、水电、氢能、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领域;

  工业企业:控制传统化石能源产能,实现源头减碳,重点关注钢铁、建材和化工等工业领域落后产能退出带来的相关投资机会;

  建筑领域:城乡建筑将在建造方式、用能结构等方面落实绿色低碳要求,重点关注公共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钢结构住宅、建材循环利用等)以及可再生能源应用(光伏屋顶、地源热泵等);

  交通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将在交通工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低碳转型,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