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交银观察/金融服务助推“老有所养”\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高级研究员 黄晖

2021-12-03 04:27: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内地养老机构的重心在养老地产,老年医疗、康复、护理机构等数量严重不足。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中国开始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为养老产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是中国商业银行心怀“国之大者”、践行使命担当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中国自1999年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最新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010年至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达到18.7%;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点,达到13.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未来产业市场规模以数十万亿计。当前,养老服务由单一的养老环节转向老年人全领域需求渗透,由单纯的养老机构加速向社居、家庭渗透。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欧洲养老产业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达28.5%,美国养老产业占GDP比重22.3%,而中国养老产业占GDP比重仅约7%。根据艾瑞咨询数据,预计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7.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2021年养老市场规模或将突破10万亿元,2030年将达到22.3万亿元。

  养老产业未来趋势

  服务养老产业发展对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应有举措。商业银行支持养老产业发展,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同时也能较早切入银发经济,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拓展商业银行未来业务增长的关键领域。中国养老市场具备巨大的提升空间,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仅养老护理一项的营业收入已达3837.6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近九倍。

  三是调整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的重要抓手。养老产业主要涉及老年人的医疗、康复、护理及衣食住行等非周期性行业,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信贷资产结构,更好地应对经济周期波动,推动自身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养老机构有效供给不足,存在巨大供需缺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老年医疗服务及护理型床位有效供给不足。内地养老机构的重心在养老地产,老年医疗、康复、护理机构等数量严重不足。截至2020年底,中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1张,与先进国家50张至70张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

  二是医养结合度不高,无法满足现代养老需求。目前中国存在“养老院不看病”和“医院不养老”的问题,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医保基金多头管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有机衔接不足。

  三是社会资本参与有限,产业发展资金缺口较大。根据《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中国涉老产品90%的金融支持来源于政府,主要支持方式包括政府税收优惠、低利率、专项债、投资基金、PPP(公私合营),产业发展资金来源市场化不足。

  融合发展、智慧养老、医养结合将是未来趋势。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为商业银行服务养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居家养老仍将是主体,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发展。中国形成“90%家庭养老,7%社区养老,3%依托机构养老”的“9073”养老格局,说明中国与日本一样,居家养老将是主要模式。未来,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将融合发展。养老机构将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社区在医疗、监控、上门服务和精神文化对居家的支撑,同时通过多层级、多个性化、多种类的养老机构建设,为失能、高龄、独居老人开展专业化、个性化、家居式的医养结合养老照料。

  二是医养结合将会加深,养老服务逐步走向专业化。大健康发展理念的促进下,医和养将从结合走向融合,成为养老产业链的核心层。医养结合作为重要内容,已经纳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国家卫健委已将医养结合示范项目纳入全国创建示范活动项目,各地形成了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依法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四种服务模式,并逐步对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进行专业化提升。

  三是智慧养老链接需求与供给,有效赋能居家养老服务。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催生出养老新业态——智慧养老。智慧养老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传统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将居家养老与外部服务紧密链接起来,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覆盖居家老年人群。在信息化平台和智能终端研发的基础上,产品种类更趋丰富,包括机器人和智能家居研发等。同时,智慧养老将更关注老年人高层次需求。除了生活照料和健康管理方面,加强对学习娱乐和人文关怀等的关注。

  养老产业现有挑战

  商业银行服务养老产业发展面临挑战。目前商业银行推出的服务主要集中于服务老年人方面,在服务养老产业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综合服务模式。商业银行服务养老产业发展,还面临以下挑战:

  一是产业投入方向不清、力度不足;二是产业发展特性与信贷业务不匹配;三是商业银行自身存在实质性创新有限问题。

  商业银行应紧抓重点领域服务养老产业发展。养老产业链的核心层是医疗和养老服务,中间层是由服务衍生的药品、设施、辅具等产品,外圈层是通过智慧养老将产品和服务进行整合。建议商业银行重点围绕这些领域进行业务拓展。

  一是聚焦医养结合领域,积极服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度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广,服务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医院建设社区医疗中心、护理院,以及建设老年病、康复专病医院等。此外,围绕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上下游医疗医药、康复相关企业提供现金管理、资金托管、融资服务、投资咨询等全流程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

  二是对接各级智慧养老平台,大数据深挖产业链上下游。服务智能硬件在健康管理、养老照护和康复干预等领域的应用,助力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加大智慧养老平台数据的对接力度,为相关软、硬件开发及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强化场景互通和能力输出,嵌套提供专业的支付结算等服务。

  三是创新重资产型项目服务,探索养老投融资新模式。强化集团协同作战能力,探索养老特色信贷产品、企业债承销、设备金融租赁等,为养老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等多元化的融资服务。如研发包括养老地产、养老社区建设、改造贷款等特色信贷产品;围绕为老医疗、康复,以及器械制造等开发企业债承销、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等投融资产品;为大型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康养服务机构设计养老专项金融租赁服务产品。

  四是积极服务老年消费,打造老龄友好金融机构。服务老年就餐、辅助出行、帮助沐浴等适老化服务的推广,支具、辅具、设施等老年用品的开发,以及老年社交、休閒、娱乐、教育商户和平台的高质量发展。降低养老企业融资成本,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普惠性养老企业提供授信支持,给予优惠利率,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打造老龄友好金融机构,优化养老金融线上服务体验,对线下网点进行适老化改造,提供便利的社区化“金融+”服务。

  五是加大与政府及机构的合作,合理分散项目风险。积极探索与政府开展合作,向地方政府主导的养老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基地和园区提供融资、担保、财务顾问等产品。对于融资规模较大的养老项目,可采取银团贷款等方式,与政策性银行、其他同业展开合作。支持旗下子公司积极引入市场资金,联合社会资本设立、参投养老产业基金。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贷款保险等方式,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分担投融资风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