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分析认为,随着通胀逐步回落,短期美债利差中枢会上移,但利差波动区间也会更大。\法新社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周暴跌近30基点至1.34%,市场恐慌Omicron变种株肆虐导致全球经济再次封锁。与此同时,美国公布失业率4.2%大幅下降,联储局鲍威尔国会听证会讲话,放弃通胀“暂时论”,未来几个月可能加快Taper(减少购债)进程,同时9月份美联储FOMC会议点阵图显示2022年美联储可能加息1至2次。在Omicron病毒压制利率和美联储鹰派举动提升利率的矛盾交织下,美债利率和利差走势如何?
回顾上一轮Taper减少购债周期(2013.04-2014.10)、加息周期前(2014.10-2015.12)、加息周期(2015.12-2018.12)和加息停止到降息周期(2019-至今),2年期和10年期美债利率走势:
1、Taper期间:Taper对短端利率冲击偏小,对长期利率影响更大。其间,2年期从0.25%上涨到0.50%,上行约25基点,长端10年期从1.6%上升至3.0%,再小幅回落到2.2%,整体上升约60基点。2013年美债长端利率大幅上升主要源于Taper恐慌原因,这也是美联储当时和市场沟通较少。
2、加息周期前:其间由于美联储的通缩风险较大,长端利率走势疲软,在1.5%-2.5%之间波动,但短期利率持续走高,从0.5%走高至1.0%,美债曲线利差持续从185基点下跌至124基点。加息周期前,短端利率走升幅度会大于长端利率,利率曲线趋平。
3、加息周期中:2015、2016、2017和2018年分别加息1、1、3和4次,加息步伐加快。其间发生了几件大事,2016年中英国脱欧、2016年底特朗普当选,2017年10月美联储开始缩表,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爆发。加息周期的前半段往往加息缓慢,后半年加息较快。加息周期中,美债利率曲线趋平,利差水平持续走低。
4、加息周期后:加息停止,经济增速下滑,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影响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行。加息周期后,利率大幅回落。
5、新冠疫情期间:新冠疫情爆发美联储快速降息至零,但全球通胀高企,短期利率维持零附近,长期利率随着通胀交易(Inflation trade)走高,利差持续走扩到150基点。
当前所处的经济、货币政策周期和2013年颇为相似,展望未来2022-2024年是否走出2013-2015年的类似行情?当前环境和2013年有相似也有不同,相同的点是美联储开始Taper和预期加息,不同的是当前所处的通胀环境、新冠变种株Omicron对未来的影响却是2013年没有的。
笔者曾指出,6月份通胀高企,但失业率仍然维持在5.9%,彼时美联储的核心焦点在就业情况,而非通胀。美联储在12月以前也一直坚持通胀“暂时论”,等待就业市场恢复,但随着11月失业率回落至4.2%,当前美联储的核心焦点应该转移至通胀,而非失业率。而Omicron病毒也为未来增添了较大短期不确定性。
Omicron变种株推演:高传染及低死亡率
当前美债利率反应了Omicron毒株对于全球经济和通胀反向作用力。Omicron爆发前,2-10年期美债利差约为100-110基点,爆发后10年期美债利率大幅走低约30基点,利差走低到约75基点,当长期利率和利差对Omicron毒株的负面影响大约反应了30基点。
市场之所以出现较大反应的主要原因是Omicron的传染变异性极强,从NextStrain统计数据来看,Omicron的变异性显著高于过去的Delta和Beta,同时从所有病株上报频次来看,截至2021年11月29日,Omicron病株的发现频次概率达到68%,快速超过了Delta的频次概率。Omicron的传染性和变异性确实极强。
但从WHO的发言人报道,Omicron还未有死亡病例通报。Omicron的感染者症状也相对较轻。根据南非医学会方面的信息,已接种过疫苗的Omicron感染者出现的症状轻微,未接种者有住院情况,患者的感觉为“极度疲倦、身体疼痛、头疼”。但与Delta及早期的新冠病毒不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患者反映出现嗅觉或味觉丧失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血氧大幅下降的情况。
总结来看,基于目前的数据分析,Omicron的传染力较强,但症状较轻,致死率较低。其对市场推演如下:
1、Omicron毒株虽然传染力极强,但并未有很高致死率,更多向“流感”方向发展,那么长期利率可能反弹至之前水平1.6%-1.7%,修复市场之前的过度负反应。
2、Omicron毒株继续大范围扩散,感染者症状突然加重,致死率大幅提升,并未引发较大的封锁措施,引发了大范围的经济封锁,那么长期利率可能进一步下跌。
总体而言,全球股市下跌、利率急跌更多是对于Omicron毒株未知恐慌,担忧Omicron影响全球经济再次大面积封锁措施。从Delta毒株爆发对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影响的历史经验来看,以及当前Omicron的表现出的高传染低死亡率特征,预计Omicron的影响比较偏短期噪音。当然也不排除未来Omicron新毒株的特性发生再次变异,对资本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
通胀推演:对短债利率影响更大
随着11月的失业率大幅下降至4.2%,鲍威尔在12月的国会听证会删除了通胀是“临时性”的表述,通胀将成为当前美联储货币政策重点关注的变量。从彭博上52家全球金融机构预测的通胀数据来看,2022年全年平均核心通胀PCE约3.0%,2022年三季度与四季度通胀的预期数据逐步下降至2.7和2.5%。从全球经济学家预测来看,长期通胀下移,但短期通胀快速下降的概率并不大。
通胀对于利率的影响非常明显,那么,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对于通胀敏感度如何?当前利率水平和利差水平是否充分反应了当前的高通胀压力?这里对核心通胀PCE与2年、10年期利率和利差进行历史回归分析。
从上述通胀和利率/利差拟合结果,可观察出几个现象:
1、通胀和利率曲线整体水平呈现较为明显的正向相关性,但短期利率对于通胀的敏感系数(1.4963)高于长端利率的敏感系数(1.2945)。
2、通胀和曲线利差呈现较为明显的负向相关性(-0.2018)。随着通胀走高,利差的整体水平反而越低;随着通胀走低,利差整体水平反而越高。在市场的演化过程中,当通胀持续走高时,美联储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曲线表现为熊平;当通胀走低时,美联储的态度理应变得相对更鸽派,曲线表现为牛陡。
3、随着通胀率向回归美联储的通胀目标(2%),对应的利差的离散度越大。也即是说,当通胀回落,在不同的货币政策周期对于利差的影响更大,即短期利率对通胀的敏感性提高幅度大于长期利率对通胀敏感程度。
4、未来通胀变化更多从供给侧的变种株Omicron或者其他变异病株对全球供给侧的冲击影响,包括OPEC(经合组织)等组织对于原油供给变化影响,以及全球经济复甦过程中,需求端的恢复程度,这都将对通胀形成较大影响。但从当前的情况预测来看,短期通胀较难快速下行,中长期或将回归合理水平。
美债利率推演:短期利差中枢上移
根据前面Taper历史复盘和本轮Taper的反应来看,本轮Taper对利率影响偏温和,同时Omicron变种株和通胀变化都会影响美联储加息路径。从当前可获得信息和历史Delta的经验来看,Omicron的影响可能偏短期波动,利率中长期的趋势还是看通胀、就业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方向:
展望2022年,随着通胀逐步回落,短期美债利差中枢会上移,但利差波动区间也会更大。如果美联储的加息预期走弱,那么未来利差进一步走高;如果加息预期增强甚至快速加息,即使通胀回落,实际利差也可能缩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