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至诚颖评/规则衔接 加速湾区发展\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副会长 林至颖

2022-01-17 04:24: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广东省政府可在前海、南沙和横琴的试点上,对创新型经济活动采取即徵即退政策,实现与香港在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的看齐。图为广州南沙。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月14日在中总论坛2022发表致辞,点出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切入点。大湾区是全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广东省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连续5年蝉联区域创新能力冠军,香港具备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潜力巨大。因此,大湾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可否有效衔接规则,充分动用其潜力,吸引外商服务大湾区发展需要。然而,大湾区在规则衔接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阻碍。

  挑战一、大湾区碍于疫情迟迟未能通关,各地防疫措施需要加强规则衔接。新冠疫情自2019年爆发以来,反复出现变种病毒。粤港两地碍于防疫措施差异与疫情状况,两地长期封关,人流受到出入境的限制。广东前往香港有名额限制下可豁免14日隔离入境,香港前往广东需要14+7日隔离期及多次核酸检测,两者都大幅限制大湾区在经济整合的要素流通。疫情至今未见到完全消退的迹象,故此大湾区通关的考虑重点除动态清零外,还要建立起互相合作的防疫协作机制,控制跨境流通的安全风险。故此,粤港两地需要加强防疫规则衔接。在控制好疫情风险的前提下,穿梭两地的群体得以壮大,才能化解当前大湾区整合最大的障碍。

  挑战二、大湾区需要改善市场开放的规则衔接。广东省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在宏观调控、产业发展和行业监管的角色较重。这与香港及澳门强调市场主体自主运营,增强对市场要素吸引力不同。故此,广东省在行业准入资质与市场监管方面,由政府行政审批主导,与香港及澳门注重行业自律不同。港澳企业及外商面对广东省市场,营运时商家和产品需要重新备案、注册、检测,产品标准、领域投资资格准入、跨境资金流通、人员执业资格和职业资格互认等,依然有许多限制。香港银行整体贷款规模逾10万亿元,流入广东却只有千亿规模,足见一斑。

  税收制度加强协调

  挑战三、大湾区各地政府的税收制度需要加强协调。与广东省不同,香港采取简单透明的税制与低廉的税负,企业首200万港元的利得税税率为8.25%,其后的应评税利润则为16.5%。个人薪俸税最高税率为15%。目前广东标准税制为25%,获得优惠税率者则为15%。此外,内地存在较为复杂的增值税制度,但香港免徵增值税。两地税务差异对企业成本考虑有深远影响,成为深化合作的关卡之一。

  挑战四、大湾区合作的区域协调机制有待建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签署的合作协定包括CEPA协定、民商事司法合作协定、框架协议等等。现有协定在许多合作领域内容存在空白,包括空间布局、生态环境、机场与港口的规划协调等等。粤港、粤澳合作高层联席会议召开不算频密、交流时间也不算长,只能形成基本合作原则、意向和框架,难以深入研究共同落实具体核心事项。此外,粤港澳合作所依据的文件都尚需法律授权,暂缺乏有效落实合作内容的制度保障,例如《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关于建立更紧密商贸关系的安排》等。这容易导致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不利大湾区推动规则衔接。

  由此可见,大湾区要推动规则衔接,面对四个挑战:大湾区需要共建防疫协同机制、改善市场开放的规则衔接、加强协调各地政府的税收制度、建立长效协同发展机制。有见及此,笔者提出四点建议,以加强大湾区的规则衔接,促进共同繁荣。

  建立防疫协作机制

  建议一、大湾区需要建立动态清零的防疫协作机制,管理好通关后的疫情防控风险。动态清零的防疫机制是当地及早发现病例,并果断采取公共卫生和社会干预措施,有效救治患者,控制好疫情。目前难点在于香港动态清零的防疫机制未足以令人信赖。落到实处,粤港澳三地政府需要就着防疫预警系统、公共卫生与社会干预措施 以及治疗患者,订立互相承认的工作规范和结果鉴定。与此同时,三地政府应共同厘定数量可控的跨境群体,主要为从事大湾区科创、公务和商务人士,放宽隔离措施,作为防疫协作机制的试点对象,检视大湾区内通关的疫情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完善机制。成效显著,则逐步扩大跨境群体数量。

  建议二、大湾区需要有序建立大湾区共通市场。粤港两地政府可重点梳理在企业营运、产品注册和标准、外商投资资格条件、资质互认的共同点,在具备可行性下仿效香港,消除行政审核的差异,建立两地政府在企业跨境营业与投资的资讯互通机制,应把港澳两地企业及产品纳入作单一市场。具体策略则以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为试点,当中包括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深港河套等,以3年为时间尺度,深入检视相关项目发展状况与影响。借着规则衔接的不断实践,由点到面建立起大湾区一体化共通市场,破除壁垒,拆墙松绑。

  创新型经济在税务对接

  建议三、大湾区应首选创新型经济活动,进行税务规则对接。创新型经济活动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故此对其税收应作为重点工作。税务影响政府财政状况,是广东省政府推动产业扶持政策的依据,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香港现有优势在于作为自由港,吸引国际市场要素,两者不可鲁莽模仿彼此。广东省政府可在前海、南沙和横琴的试点上,对最为重要的创新型经济活动,采取即徵即退政策的形式,实现与香港在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的看齐。香港政府可在北部都会区划出部分地区作为试点,采取更高税率,但辅以更高的政府支持力度,考察税率过渡机制。具体落实的方式应因地制宜,以便之后检讨作出对比分析,获悉税制衔接调整与创新型经济之间的关系。

  建议四、粤港澳三地政府携手,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广东需要争取中央政府支援,与港澳两地政府形成区域协调机制,当中包括粤港澳三地政府就湾区建设安排,设立季度以至更频密高层会议机制,协调发展规划。三地落实政府部门就着合作专案与具体问题形成月度会议,以便协调与落实行动。中央与粤港澳三地可善用立法权保障具备共识的深度合作内容,并就着经实践检验后可覆製可推广的重大措施,适时上升为法律制度。

  合则强,分则弱。大湾区合作存在许多现实障碍,面临着来自防疫、市场开放、税收和区域协调机制不足的挑战。因此,大湾区需要建立动态清零的防疫协作机制和共通市场,试验对创新型经济活动的税务规则对接,完善区域协调机制。

  如今香港经历完善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后,大湾区政策协调能力定会有所提升。只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定能促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