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春实秋华/稳增长需更多刺激政策\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梁中华

2022-03-15 04:24: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剔除全球通胀的因素,中国进出口的数量增速放缓,对经济拉动亦减弱。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5.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宏观和结构政策逐渐转向稳增长,尤其是金融端的发力非常明显。那么到现在,经济需求到底怎么样?本文重点分析“三驾马车”的现状。

  整体来看,需求端还处于偏弱的状态,要完成5.5%左右的增长目标,需要更加积极的政策来托底需求。当前融资端政策已经比较宽松,往前看,基建政策或再加码,房地产政策或会更积极调整来保证“良性回圈和健康发展”。

  一、出口的“量”:明显在回落

  我们不妨先看看过去两年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出口。当前中国出口金额依然维持在高位,例如2022年前两月美元计价的出口金额同比增速,虽然相比去年明显回落至16.3%,但剔除基数变动的因素后,其实并不低。前两月以美元计价的进口金额增速虽然也有回落,但仍在15.5%的高位。

  然而,进出口金额的增长,一个是靠数量的增加,另一个是靠价格的上涨。而从对实际经济拉动的角度看,必须剔除涨价的因素。就好像出口100单位单价为1的商品,和出口10单位单价为10的商品,金额是一样的,但对背后生产量的拉动其实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我们剔除全球通胀的因素,中国进出口的数量增速都已经在走弱。笔者使用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将涨价因素从进出口金额中剔除。为了避开2020年低基数对数据的干扰,将2021年的同比数据换成两年平均增速。结果显示,中国进口数量最强劲的时候就在去年的一季度,最高增速接近10%(两年平均增速,且采用连续3个月平滑)之后就开始大幅下滑,截至今年前两月已经转为负增长。这说明去年以来推动进口金额高增长的主要因素就是涨价,例如截至去年四季度,中国进口价格指数平均同比涨幅仍在17%附近。剔除涨价因素后,中国进口从去年一季度之后就在回落。

  事实上,剔除涨价因素后,中国出口最强劲的时候也是去年一季度。出口数量最高增速(两年平均增速,且采用连续3个月平滑)曾突破13%,之后在二、三季度开始回落,最低降至7%以下。而美国剔除涨价后的耐用品消费表现最好的时候,也是在去年一季度。

  笔者之前在报告中介绍过,中国出口和美国耐用品消费相关性较高,所以出口数量见顶的时间和美国耐用品消费见顶的时间是一致的。但在去年四季度,中国出口数量增速又阶段性的回升到了10%以上,这一方面和美国耐用品需求阶段性回升有关系,另一方面可能也和海外疫情的再度爆发有关。但随着海外疫情的缓解,以及美国耐用品消费需求的高位回落,中国出口数量增速或进一步下行。截至今年2月份,出口数量增速已经回落至6%以下。所以,中国出口面临回落的压力,对经济的拉动或逐步弱化。

  二、投资:地产仍偏弱,基建需加码

  从投资角度看,两个主要的“外生”驱动项依然偏弱。

  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都还比较弱。从过去的地产周期看,大城市的回暖要早于小城市。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在去年9月份触底后,一度出现阶段性回升,但3月份以来,再度大幅下行。

  销售的再度回落,一方面可能和疫情有关,例如在2020年初由于疫情导致防控收紧,居民购房活动接近停滞。近期不少城市出现了疫情多发的情况,防控再度收紧,可能对房地产销售构成一定冲击。

  另一方面,房地产销售偏弱,和调控政策偏紧也有一定关系。尽管多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均在放松过程当中,但速度还是偏慢。不过,从趋势上来说,笔者认为房地产政策或会更积极调整,再加上货币信贷持续宽松,大城市房地产市场还是会迎来回暖。

  一般来说,房地产销售领先投资大概两至三个季度,而目前销售端都未回暖的情况下,投资端也很难改善。截至3月初,百城土地成交面积的跌幅仍然高达40%。从结构上来看,大城市房地产投资好于小城市,但大城市也在下行趋势中。

  在房地产偏弱的情况下,基建的发力力度仍显不足。去年四季度以来,基建稳增长就是比较确定性的方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强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在资金端,今年专项债、赤字率尽管有所克制,但整体财政支出增速将大幅回升至8.4%,专项债的发行也大幅提前。从水泥的出货情况来看,同比跌幅有所收窄,反映基建发力的影响;但跌幅依然在10个百分点以上,基建稳增长仍然需要加码。

  三、消费:疫情影响较大,近期再度走弱

  从笔者团队跟踪的高频指标来看,前两月的消费依然处于偏弱的状态,距离疫情之前的水准还相去甚远。最近三周电影票房跌幅都在五成以上,乘联会公布的乘用车零售增速也是负增长。对消费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是居民收入,截至去年四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仍在6%以下,与疫情之前接近9%附近的增速还有较大差距。

  另一个对消费影响较大的因素就是新冠疫情。从2020年至今,居民出行始终会受到疫情的影响,而出行的减少就会对消费产生明显影响。近期不少地区再度出现病例,尤其是新变异毒株传染性更强,消费或再度走弱。往前看,严格的防控疫情仍是今年国内大趋势。去年消费的增速只有4%至5%(两年平均),如果偏乐观的预计,今年大概率还是在这一区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