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中金点睛/港股逐步进入磨底阶段\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 王汉锋

2022-03-19 04:24: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年初以来,港股一度领涨全球,但2月中旬后情形急转直下,3月以来更是连续急跌。港股和中概股主要指数都跌至多年新低,恒生科技指数一个月内跌幅更是高达39%。周三午间,媒体报道国务院副总理主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研究当前形势。受此提振,A股及港股大幅反弹。那么,急跌之后,从多个维度看,港股估值跌到了什么位置?价值和前景又如何?

  在多重不确定因素下,市场回调不难理解,但跌幅如此之大之快,背后则有流动性冲击的因素。近期一些线索都显示短期出现海外资金明显流出的迹象:1)北向资金大举流出,从上周到本周二规模超过660亿人民币;2)港股表现疲弱但南下资金逆势流入;3)人民币和港币走弱;4)香港H息走高。

  笔者认为,外部资金的流出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因素的共振:1)俄乌局势持续升温,引发避险情绪及滞胀风险。一部分投资新兴市场基金可能因俄罗斯持仓流动性冻结,而抛售流动性相对好的中国资产。2)香港疫情持续升温,拖累部分经济活动并压制情绪。3)内外监管不确定性升温,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五家中国企业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暂定名单等。

  港股市场急跌之后,整体估值已经降至历史低位。经过近期情绪剧烈演绎特别是流动性冲击下的急跌后,港股和海外中资股市场估值已经跌到了历史低点。整体来看,截至3月15日低点,MSCI中国指数12个月动态市盈率(剔除A股)7.2倍,已回落至2006年以来历史平均水准以下1倍标准差。如果看PB(市淨率)的话,主要指数如MSCI(剔除A股)、恒生国企指数更是降至了历史新低,分别交易在0.8与0.7倍,都已破淨。反之,股息率也已经处于历史高位,而且明显高于债券收益率,目前恒指和国企指数股息率处于3.9%与4.4%,部分板块和个股如金融和电信等的股息率高达8%至9%。

  相较全球主要发达市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A/H溢价幅度再度回到高位。目前MSCI中国指数估值整体大幅低于全球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从更为可比的指数估值所处分位数看,当前恒生指数动态市盈率所处历史分位数仅为0.2%,明显低于沪深300的28.9%,以及标普500的87.9%。

  港股新经济板块自2021年7月起受一系列监管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大幅回调,近期跌幅进一步扩大。具体而言,港股新经济板块(MSCI中国指数,除A股和金融)PE从2021年2月份高点的20倍回调54%至目前的9.2倍,已低于长期历史均值1.5倍标准差。老经济板块目前更是已经处于历史低点,MSCI中国PE(市盈率)已降至5.4倍,处于长期历史均值1.5倍标准差以下。细分板块看,新经济板块中仅製药与生命科技、汽车及零部件以及消费服务等少数板块当前动态市盈率高于长期历史均值(且有成份股变动影响),而老经济板块中几乎所有细分板块当前估值均低于长期历史均值,其中交通运输以及多元金融等板块动态市盈率基本处于历史最底部。

  关注稳增长高息股

  政策维稳信号初现,短期流动性冲击急跌可能暂告段落。在近期连续回调后,根据历史经验,市场短线反弹可能性也相应增加,周三反弹就是类似情况。往前看,笔者倾向于认为,市场短线仍可能有反复,但类似前期大幅下跌的阶段可能已经结束,后续可能逐步进入磨底阶段。后续根据内外部形势,包括地缘局势、滞胀情况演绎、中美关系、中国稳增长及地产行业情况、疫情进展综合来把握结构性机会、选股更加重要。

  相比A股,港股存在一定外部和监管扰动,但考虑到估值更低且情绪宣泄较为充分,在当前水准进一步悲观也有些过度。如果后续政策维稳信号和外部环境好转的话,港股可能仍具有更大弹性。中长期看,中国市场有望展现相对韧性,中国所处增长与政策周期相对有利,“稳增长”政策空间相对充足。

  此外,港股的吸引力在于更低估值和更高股息率(如银行、电信)及优质成长性标的,特别是在急跌中被错杀的。综合而言,笔者建议关注兼具稳增长和高股息的部分价值股(如金融),以及估值盈利匹配的优质成长,所谓“哑铃型”策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