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泽被万物/警惕金融外资流出风险\西泽研究院院长、教授 赵建

2022-03-22 04:25: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A股最近半个月流出超过800亿元,不能轻视金融外资流出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通常来说,流入中国的外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产业资本,以FDI(境外直接投资)为主,投资于中国的实体企业,属于长期投资;一种是金融资本,投资于证券市场中的股票、债券、外汇等,一般通过沪港通、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渠道,但也有通过其他途径即“热钱”,统计在外资流入的“误差和遗漏项”之中,这些钱由于在二级市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相对于FDI具有快进快出的短期特征。

  疫情两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威,2021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6万亿美元历史纪录,进口、出口贸易全球份额也创纪录的超过12%、15%。尤其是作为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市场需求规模最大、产业链完整度最高、供应链最为稳定的大国,在制造业领域拥有独特优势,并在疫情期间充分彰显。因此,中国吸引了大量的产业资本,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1.1493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4.9%,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但也要看到,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开放,加上人民币持续强劲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大量的金融资本和热钱在疫情期间也流入中国。对于这些金融资本的流入,我们应该分两面看:

  一方面,金融资本是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从吸引大量产业资本,到吸引大量金融资本,是中国经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更高层次开放,尤其是金融体系进一步开放,从商品国际化到货币、金融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境外金融资本进入中国会增加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引起股市、债市、汇市的上涨,制造出一定的“泡沫”。但对此我们也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已经有大量的学术研究指出,适度的金融泡沫能为企业研发和创新活动带来充沛的现金流,也大大推进了创业和新设企业,有利于经济的转型升级。当然,这里的泡沫是适度的,没有情绪面的非理性。

  不过,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在境外产业资本还持续淨流入的情况下,境外金融资本开始出现流出,尤其是今年3月份以来,境外金融资本从股、债市场加速流出。仅3月7日到3月14日期间,A股北上资金流出累计超过500亿元,最近半个月流出超过800亿元。如果再加上港股市场国际金融资本的流出,最近半个月整个大中华区保守估计要到1300亿元。结果就是A股和港股的暴跌,幅度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要不是政策部门及时维稳,恐怕大中华区的资本市场就“毁于一旦”。

  与此同时,海外中概股的下跌时间更长、跌幅更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几乎蒸发了十几万亿元市值,大部分龙头企业市值一度跌至一成,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形成的海外融资市场,可说几近毁于一旦,这与中国“积极利用海内海外两种资源”的战略定位极为不符。

  为何中概股遭遇清仓式抛售?这里面原因很多,除了美元加息之外,另一个重大原因可能是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风险资产进行了再评估,将政策的不确定性作为重大的风险因子考虑在内。在此背景下,国际投资者的风控部门会对中国资产(中概股+港股+A股)大幅减配甚至清仓,对冲基金还会趁机建立大量空头头寸。而俄乌冲突又进一步引发了国际资本的担忧,为了避险他们暂时减配手中的中国风险资产。

  A股每天交易额平均在1万亿元左右,几百亿的砸盘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再通过情绪面扩散传染。对于交易额更低的港股来说更是如此,几十亿元的集中抛售都可能引发大盘大跌。如果股票价格下跌触及平仓线、止损线和赎回点,那么内资也会跟着抛售资产,造成整个资本市场的崩溃。因此,我们不能轻视金融外资流出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如何稳定境外金融资本?

  首先,要将稳定境外金融资本作为“稳外资”政策的一部分,明确责任部门,做好更高层次的金融开放,加大力度引入经营规范、国际声誉高、具有长期意愿的国际金融机构进入内地设立分支机构,或与中资合作设立独立的金融机构。

  其次,站在国际投资者担忧和风控的角度,减少国内政策的不稳定性,每一个行业出台的政策都要与金融委员会进行沟通,避免因为文化和理解角度不同引起国际投资者误解,对资本市场发生过度冲击。

  第三,加强热钱监管,强化境外金融资本的合法性,与持牌合规的海外金融机构多进行有效沟通,消除国际投资者的疑虑。

  第四,重点引入境外中长线资金,比如养老金、国家主权基金、慈善基金、公益基金等。第五,深化外汇市场改革,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减少因为政策利率调整较慢形成的境内外汇率套利空间,通过市场自发的调节机制减少套利性热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