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建言献策/美加息也难逃滞胀\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

2022-03-31 04:23: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基建投资有待发力

  美联储很早就知道通胀会上行,但因为疫情下必须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给市场一种暂时性的舆论导向。事实上,美联储也做得非常成功,市场还是比较相信美国通胀是暂时的。如今美国对经济刺激的力度史无前例,财政赤字几年来都在15%左右,美联储货币政策也是大开水闸,基础货币又翻倍。

  为什么笔者一直强调美国通胀会比较高?有六大原因:第一,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显著滞后,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持续;第二,美国大规模的财政货币刺激,并没有在供给侧造成影响,只造成需求大幅上升,特别是消费;第三,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企业提升工资水准,服务业工资上涨尤为明显;第四,美国房价与房租持续上涨,10月美国CPI住宅项创疫情以来新高;第五,大规模量化放松造成了原材料价格上升,俄乌冲突更推升了其上升的势头;第六,因为美国自己的产能缺口非常大,要靠海外进口填补它的供给不足,所有进口价格也都在上升,给美国带来了输入性通胀压力。

  接下来,美联储面临很大困境,美国经济表现有巨大的隐忧。短期来看,经济复甦主要面临投资不足、消费信心低迷、过快加息、供应链瓶颈等。中长期来看,永久性失业、贸易逆差、财政赤字、债务风险等问题不容忽视。

  美联储现在面临四种可能性:第一种是美联储大幅加息既能够控制通胀又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这当然是美联储的最优解,它希望市场相信这个故事,但相信这个情形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也很难做到;第二种是为了控制通胀不惜一切代价,最终造成经济衰退;第三种是加息未必能遏制通胀,同时导致经济虽未衰退但也停滞,这就是典型的滞胀情况;第四种可能是美联储在目前情况下可以争取的最优解,加息虽然未能遏制通胀,但让市场相信它是认真的,缓和通胀上升的势头,同时保持经济复甦的步伐。

  笔者个人倾向第三种情况,也就是美国接下来可能面临滞胀的局面。

  如果美联储紧缩这张底牌结论得出之后,它可能采取的措施是“前快后慢”。一开始加息比较猛,因为最早市场预计美联储3月份加息50个基点,因为俄乌冲突加了25个基点,接下来5月份、6月份会加码50个基点。但考虑到经济复甦仍面临上述隐忧,美联储在大步走向紧缩的同时,还必须权衡过快加息对经济复甦的威胁。

  接下来中国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稳内需,内需是重中之重。中国财政有巨大的空间,这次全国“两会”报告明确提出财政支出要比去年增加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包括各项过去的结存,几大央企要贡献1.5万亿元的利润,这都是为财政增加了空间:一是财政中减税降费非常重要;二是基建投资仍需加大力度。但最重要的是,当前疫情冲击、消费疲软的背景下,消费券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财政工具来刺激消费和内需。

  中国稳经济 内需重中之重

  现在外界对消费券的讨论有多重迷思,包括消费券与保市场主体的思路不符、增加财政负担,不如基建投资、扭曲市场机制或者引发公平问题等。但笔者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商榷的,关键是怎样做好合理设计,让消费券既能发挥刺激消费的作用,又使得政府转移更加公平。

  以香港政府去年发放的每人5000港元的消费券和前年每人现金1万港元的对比来看,虽然规模减半,但是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高于发现金这种转移支付。即使在没有乘数的效应下,对香港的零售和餐饮在疫情后的恢复都带来巨大贡献。在哈尔滨、北京,我们都做了非常详尽的对比研究,发现消费券发放之后,明显拉升了当地消费,而且低收入人群消费券使用意愿尤其明显。

  中国接下来面临的是疫情防疫之后的恢复增长,消费是重中之重,消费券对减税降费和基建是非常好的补充。在积极推进企业“减税降费”、加大基建投资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补贴力度,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保障居民收入;另一方面,考虑在中央层面实施消费券政策,加大对困难人群、农村县域消费者的定向支持力度,进一步提振内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