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春实秋华/疫情反复 生产增速料下降\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梁中华

2022-04-07 04:24: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全国的水泥出货率、发运率在春节后有所上行,但自3月中下旬以来开始拐头向下。图为铁路线进行水泥枕更换工程。

  从3月1日至4月3日,全国共新增本土病例约14.17万例。且从3月25日开始,每天新增本土病例均超过5000例,这一水平要明显高于2020年2月疫情刚出现之时。本轮疫情的演进将对3月生产活动产生一定冲击,对于受影响较大的吉林省、上海市等地,生产增速或出现下降4个百分点以上;对于全国来说,或出现1.7个百分点左右的下降。

  本轮疫情波及范围广,从3月1日至4月3日,超过1/3城市的累计新增本土病例破百。从省级层面来看,本轮疫情波及境内除西藏和宁夏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从地级市层面来看,3月至今近七成地级市出现新增本土病例。在有数据的337个地级市(直辖市不分区)中,有229个报告出现新增本土病例,占全部地级市的68%,其中118个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病例超过或等于100例,占全部地级市的35%。

  整个3月份,疫情都在不断外溢扩散中,零星疫情频发。虽然从3月15日起,每日新增大于10例的地级市数量有所减少,但明显可以看出有零星疫情发生,即新增本土病例数在1例到10例的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这部分是由于疫情随着人员、货物流动而传播外溢。其中,八成以上病例来自吉林省和上海市。在3月1日至4月3日的累计本土新增病例中,有82.1%来自吉林省和上海市,其中上海市累计本土新增病例占总数的42.5%,吉林省疫情集中出现在长春市和吉林市,分别占总数的21.1%和18.1%,3地的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且自3月28日以来,这3个区域的病例数占全国比重已超九成,尤其是上海市,占比超过六成,为当前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区域。此外,廊坊市、泉州市、青岛市、滨州市的病例数也相对较多。本次疫情的防疫措施更为严格。

  笔者对比了2020年4月武汉解封后,国内多轮局部疫情的管控措施,发现大部分局部疫情中,严格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一般局限于涉疫的区县、街道,不会扩大至全市,且较少采取停工停产的手段。仅有乌鲁木齐市(2020年7月)、石家庄市(2021年1月),西安市(2021年12月)等采用过全市封闭管理的手段,在此情况下大部分企业都面临停工停产。而本轮疫情聚集发生的吉林市、长春市和上海市,均采取了大范围的封控措施,全域生产生活都有影响。

  货物运输受阻

  疫情管控的收紧,对经济势必造成全面的影响。本轮疫情对生产的第一重冲击,是阻碍了货物流通,使得原材料难以运入、成品难以运出。

  一方面,陆地货运严重受阻,从拥堵延时指数来看,全国平均值明显下滑,上海和长春的数据更是大幅下滑至低位,仅略高于2020年初疫情刚发生时的情况;从货运指数来看,全国货运流量与过去多轮疫情中一样,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但幅度略高于往期,而吉林省和上海市下滑幅度则明显快于全国,其中吉林省的数据创下2020年7月以来最低值。而货运之所以受阻,还是由于各地防控政策收紧,对货车通行增加更多限制。例如,江苏省各市目前要求对来自有风险区域的司机实行至少14天的健康管理,并需要24小时核酸证明,这对货车司机形成严格限制,浙江宁波、杭州等地也在收紧货运防疫政策,这使得跨省货运明显受阻。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出货减少、陆地货运受阻,海运需求不足,上海出口货柜运价指数(SCFI)和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与衡量全球的运价水平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逆向而行,尤其是SCFI指数,跌幅更高。与此同时,3月底4月初,有近80%的国内航班被取消,虽然货运航班占总航班数的比例不高,但对于空运的限制或也使得货物运输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工业开工率下滑

  疫情对生产的第二重冲击,是封控管理下的企业停工停产。我们观察了具体行业如焦化、水泥、石油沥青、石化产业的开工生产情况,发现全国各行业的生产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而吉林省、上海市在本轮疫情中,各行业的开工水平接近2020年初疫情发生以来的相对低位:一是焦化行业,吉林省(东北区域)的焦化开工率自3月初开始逆季节下行,和2021年11月至12月北方疫情发生时的水平接近,均是疫情发生以来的低位;二是沥青行业,石油沥青装置的开工率,无论是全国还是东北、华东两个区域,均降至了相对低点;三是水泥行业,全国的水泥出货率、发运率在春节后有所上行,但自3月中下旬以来开始拐头向下,吉林省的水泥生产自今年春节以来就一直处于低位,而上海的水泥生产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四是石化行业,无论是华东下游PVC开工率,还是江浙织机负荷率,均处于近四年同期的低位,接近甚至低于2020年同期的水平。

  此外,发电数据也显示疫情使得企业大面积停工,与沿海7省的平均负荷率相对比,上海电厂的负荷率出现了超季节性的下跌,3月25日的电厂负荷率为近四年同期最低值,甚至低于2020年,这部分是由于生产企业停工,工业用电负荷减弱。通过分析疫情对物流和开工的双重影响,笔者发现,全国生产受到的冲击较小,但原本自春节以来不断向好的趋势被打断,部分数据开始回落。在本轮疫情中,由于疫情形势严峻、防控政策加码,吉林省和上海市的生产受到较大冲击,部分行业的下行程度超出前期多轮局部疫情,甚至接近2020年初。

  我们通过回顾过去多轮疫情中受疫情影响区域生产数据的变化,来对3月的生产数据做一个更具体的预测。

  笔者选择了9轮局部疫情中的19个省市,作为分析对象。发现在19个样本中,仅有3个样本为正值。也就是说,发生较大规模的本土疫情后,生产增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值得注意的是,3个正值分别为2020年6月和2021年1月的北京,以及2021年12月的浙江,这或是因为这两地的重点工业受管控措施影响较小,另外也可能是由于这2个地区当时的疫情严峻程度相对较轻。

  而对于生产增速下滑的省份,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疫情相对较轻,或并未采取全域管控、停工停产措施的样本,如2021年1月的辽宁、2021年5月的广东、2021年7月的南京、2021年9月的福建等,其生产增速下滑约0.1-2.0个百分点;另一类是疫情相对严重,或是采取全程封控、停工停产措施的样本,生产下滑的幅度较高,如2020年8月的新疆,2021年1月的黑龙江、河北、吉林,2021年12月的陕西等,其生产增速下滑约2.6个到5.3个百分点。

  笔者在前文分析过,本轮疫情集中发生的吉林市、长春市、上海市等地区,已采取了较为严格的全城封控、全民核酸、停工停产的政策,其他城市则采取局部管控的措施。根据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笔者预计本轮疫情较严重区域的生产增速或下降4个百分点左右;而对于其他有疫情的城市,预计生产增速或下降1.1个百分点左右。

  那么,为了分析全国生产数据将下降多少,我们还需要分析疫情较严峻的区域,以及疫情相对零散发生的区域,在工业生产中占的比重有多少。由于缺少地级市这一层面的工业增加值绝对值数据,笔者选取了与生产相关的其他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工业企业数量等作为参考,并简单地假设,如果3月1日到4月3日累计本土新增病例超过100例,则为疫情严峻区域,其在生产指标上的占比大约在20%到30%之间,取5个指标的平均值26.1%,而累计本土新增病例在1例到100例的为疫情零散发生区域,其在生产指标上的占比在55%到65%,取平均值为61%。那么全国生产增速将下降1.7个百分点左右。

  根据笔者拟合的海通高频同步生产指标显示,截至4月2日,3月生产同步指标(HTPI)更新为2.3%,上月值为3.98%,大约下降1.68个百分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