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实话世经/中国经济韧性强 外资具信心\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程 实

2022-04-08 04:24: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经济基本面韧性不断彰显,外资对中国资产的信心也逐渐增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3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传达了稳增长的决心,其中特别提到“鼓励境外资金购买国债,落实好税收优惠。”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也表示正积极与SEC(美国证监会)沟通海外上市的相关事宜,防范中概股退市的潜在风险。

  至此,笔者认为上一阶段导致外资大规模流出的风险因素已基本释放,外资对中国资产的信心将随着实际举措的展开逐步修复,后续外资进出的关注焦点将转移至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开启与地缘政治风险的演化。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发现,这两大因素对中国股市的影响较小,而将更多减缓外资向中国债市流入的速度。

  首先是美联储加息周期的重启。美联储加息往往伴随新兴市场国家股票市场的紧缩恐慌,而中国则更多表现为债券市场受到波及。在2005年和2018年美联储密集加息期间,外资流入新兴市场国家速度明显放缓。

  2005年,美联储年内连续加息8次,利率上调达200基点,当年外资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月度平均值仅为69亿美元,相较2005年1月至2022年2月的长期表现明显下降,股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流出。2018年美联储加息四次,利率上调100基点,在此情形下,新兴市场国家债券市场的外资流入仍保持相对稳定,而股票市场外资流入的月度平均值大幅下降至16亿美元。在此期间,尽管外资流入中国的速度也同步放缓,但与新兴市场国家相反,中国股市流入保持稳定,债市流入却较往常明显减少。这可能缘于外资流入仍然以购买中国国债为主,在中美利差收窄过程中会出现资本回流。

  相对而言,股市体现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内生韧性,并不会因美联储加息单一因素而大幅撤离。

  其次是地缘政治冲突的持续演化。在地缘政治风险较高时,外资倾向于减少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配置,中国资本市场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近二十年来,在2005年7月伦敦爆炸发生期间,当月新兴市场国家债券市场外资淨流出173亿美元,而股票市场受到影响较小,仍有113亿元的外资淨流入。2015年末巴黎恐怖主义袭击发生后,外资撤离新兴市场国家态势明显,连续三个月淨流出且股债均受到波及。相比之下,中国股市外资的淨流入保持相对平稳,而债市淨流出较大,规模甚至超出新兴市场国家整体。但2016年后,局部的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不再改变外资对中国的加仓意愿。

  笔者认为,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初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外资容易受到敏感事件的波动而大幅进出,而在中国经济基本面韧性不断彰显之后,外资对中国资产的信心也逐渐增强。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俄乌冲突升级以来,中国股市罕见地出现较大规模的外资流出。这表明,相较以往其他区域性冲突,本次俄乌冲突的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时间更长。

  展望未来,在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的情景之下,笔者认为影响外资进出与人民币汇率的根本因素还需回归中国经济基本面。经计算,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内生韧性,中国资本市场外资进出的波动性显著低于新兴市场国家整体。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进一步突显,外资流入发展中国家股票市场的金额中超过90%流向中国。因此,稳经济稳预期有必要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政策制定将更加注重细节、强调预期引导。

  一方面,当市场充斥着负面情绪的时候,细致且有针对性的政策,有助于消除市场疑虑提振信心,脱离恐慌情绪的负向循环。另一方面,有效的前期预期引导则利于让市场预期保持一致,清晰稳定统一的预期才能获得更高的权重并通过交易反映于市场当中,收窄短期表现与未来预期之间的背道而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