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显世华章/全国打造统一大市场 港应主动参与展所长\立法会议员、岭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部副总监 周文港博士

2022-04-27 04:24: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简称《意见》),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此份重磅文件一经出台后,在内地引起广泛讨论,但至今在香港社会的关注度不高。笔者认为,中央此时提出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并非只是短期经济下行的应对之策,而是着眼从未来中长期出发,为构建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所确定的一个主攻方向,特别是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打通制约“内循环”发展的各个环节,不论是对内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是对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值得香港特区政府和工商专业各界认真研究并探讨在其中可发挥的作用。

  中央为何高度重视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从对内和对外两大方面去理解其动机。就内部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央大胆放权给地方政府,从而形成各地经济“你追我赶”式的良性发展。这正是经济学家张五常谈及的“地方政府竞争理论”,即各地政府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而在投资环境、法规制度、政策支持等方面,开展跨区域竞争。但这种激烈的“城际竞争”,也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地方政府过分看重GDP和本地税收,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兴起。

  中央提出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其中一个重要考量是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防止地方政府出于保护本地企业和增加税收,而进行大量低质量的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有助提高全国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亦可以促进各省市之间依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和深化彼此间的分工合作,从而提升经济增长潜力,达至经济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经济发展,已贯穿国家《十四五规划》,以至2035年远景目标之中,作为中国经济的核心战略方向之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从需求应用端出发,既为创科成果的转化应用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又为大手笔的创科投入,将创造十分可观的潜在利润空间,从而发挥中国庞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牵引作用。

  从对外来看,中央培育强大的国内市场,将有助增强外国企业在中国长期经营的吸引力;同时透过改革的办法,倒逼地方政府加紧改善营商环境,培育更具活力、更讲究法制化的经济生态,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参与“内循环”体系建设中,并将产业链布局中的高增值环节保留在中国,重塑中国未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为新一轮深化对外开放搭建更高层次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中特别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一蹴即就”,要考虑到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准的差异,故提出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建设工作,重点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率先“先行先试”,为全国探索总结可覆製、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对国家而言,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要求各地在制度规则及市场标准做到“统一”,更重要的是,向高标准看齐、与国际接轨。相比内地其他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较高、城市之间产业分工明确;尤其是香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奉行与内地有别的营商制度,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已建立一套成熟稳健的制度规范,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在金融监管规则及市场经济体制、商品及服务的标准及检测认证水平、专业资格认定上,具有很高的国际认受性。因此,香港透过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主动与粤澳之间率先加强规则衔接和制度对接,并引领国家更高水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将必然是“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的又一条可行的突围之道。

  为加快推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建设工作,笔者建议新一任行政长官,可考虑由财政司司长统筹相关的跨部门工作,主要涉及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创新及科技局、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等,并联合本港及内地的香港工商界代表和专家学者,与广东省、澳门的有关部门,组成一个各方均衡参与的联合工作小组,共同研究及制定大湾区内统一的经贸规则及市场标准体系。在此过程中,香港可以从多方位深度参与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建设,为自身争取到更大的话语权,以及分享源源不绝的发展红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