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楼市强心针/市场供求形成纳米楼\利嘉阁地产总裁 廖伟强

2022-05-19 04:24: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疫情减退,二手市场交投即时反弹,而随着首阶段社交距离限制措施放宽,久违了的全新盘重新登场,一手交投即时出现绝地反击,4月份新盘市场交投重越千宗,单月已相当于首季总交投量,成为近期的市场新焦点。

  新盘畅旺,原因是疫情缓和,市民的心情明显改变,大家都愿意出外消费。已经积聚了数月的购买力大规模爆发,发展商有见及此,乘势推出全新项目,成功抢滩。

  事实上,私楼的供应很大程度繫于政府可以卖出多少地皮,上月特区政府推出屯门大榄限呎地,当中加入的限制条款是最细面积不可少于280方呎,希望借着此举让港人居住面积不用太过狭窄。可惜的是,相信是发展商计算成本时,考虑了不同因素,在出价相对保守下,地皮最终流标。

  香港是自由市场,卖地后的私人住宅当然依靠发展商负责兴建及销售,而地产代理业务其中部分的生意是帮发展商销售物业,在这几十年之间见证了发展商不同的销售方法及策略。在不同的年代,发展商有不同的演变,设计单位的面积需要迎合市场的需求,每个项目发展需时约4年到6年,有些项目需时更为长久。过程中,发展商会观察市场的需求变化,从而配合设计单位面积的大小。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亦见证过发展商在规划过程中修改单位面积,主要是因应市场变化及准买家的需求及负担能力,否则定位错误就会造成滞销的困局。过去一段时间,市场确实涌现了不少纳米单位,原因当然是有市场或将货就价,令到市民更容易上车或更多选择。市场定律是,当没有需求的时候,这些纳米单位就会滞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