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视点超群/越南出口强劲利好中国\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 超

2022-05-30 04:24: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越南出口强,短期来自于疫情错位,长期源于产业转移的共性推动。

  近年来中国企业开始逐步前往越南积极布局,进行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尤其是疫情后海外生产基地的优势进一步体现,一方面将受益于疫情后越南生产的快速修复,另一方面后续生产出口也将进一步受益于越南良好的贸易环境。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供应链泛意识形态化和疫情阶段性扰动加剧等背景下,“越南能否替代我国出口”再次成为市场焦点,但笔者认为,越南出口利好仍会驱动中国出口表现积极。

  2020年末中国对东盟的存量直接投资规模为1276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投资规模324亿美元,占比25.4%,是第一大投资行业。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0年版)》,2020年末中国对越南的对外投资存量规模为85.75亿美元。其中加工制造业是最主要的投资产业,电力生产等领域也有较多投资。

  人力成本优势明显

  从细分行业来看,纺服轻工行业对人力成本和税负较为敏感,出于成本考虑在越南布局较多。越南的低人力成本和优惠税收环境对制造业而言极具吸引力:

  一是人力成本优势方面,同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制造业加工厂,越南的人力成本已经呈现出极为明显的比较优势。根据IHS Markit Technology和Statista统计,2020年越南、中国和墨西哥的平均时薪分别为2.99美元、6.5美元和4.82美元,越南的制造业人力成本分别为中国和墨西哥的46%和62%;从过去五年来看,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持续扩大,2016年越南、中国和墨西哥的平均时薪分别为2.38美元、4.99美元和3.82美元,越南的制造业人力成本分别为中国和墨西哥的48%和62%。

  二是税收环境方面,越南为国内的重点行业尤其是外资企业提供了诸多税收优惠,对外资尤其是制造型企业极具吸引力。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越南基本税率在亚洲诸多制造业竞争国里本就处于较低水平,越南企业所得税的基准税率为20%,在亚洲六国中位于最低水平(剩余五国分别为中国、泰国、菲律宾、印尼、印度,基准所得税率分别为25%、20%、30%、25%、30%)。从考虑各项税费后的实际税率来看,越南39.4%的实际税率也低于中国、菲律宾和印度。此外,越南还为国内的重点行业尤其是外资企业设置了诸多税收激励措施,进一步提升对外资制造业的吸引力。

  结合越南低人力成本和低税负的特征,笔者认为具备以下两大特征的行业有前往越南布局的潜质:

  一是对人力成本和税收负担较为敏感的行业,将生产基地布局在越南可为其获取更多成本优势;

  二是对中国产业链依赖度相对较低的行业,在越南布局生产基地可以减少产业脱节的影响。

  通过上述特征对各类制造业的细分行业进行观察,笔者发现同时具备两大特征的行业(即“对人力成本和税收负担较敏感”和“对中国产业链依赖度较低”)主要集中在轻工纺服行业,诸如纺织服装和服饰业、皮革制品和制鞋业、印刷品业、家具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等制品业及部分电子设备制造业。上述行业受成本驱动具有较强前往越南布局生产基地的意愿。

  从当前现状来看,根据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越南2021年版)》,中国当前在越南较大的投资项目包括:铃中出口加工区、龙江工业园、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天虹海河工业区、赛轮(越南)有限公司(汽车轮胎)、百隆东方(纺织)、天虹集团(纺织)、申州国际(纺织)等。除了部分工业园以外,百隆东方、天虹集团、申州国际等大型项目均隶属于纺服行业。

  除了追求人力和税负优势的部分企业外,另有部分新兴产业也在越南积极开展战略布局,清洁能源、数字经济和电子科技是其中的代表行业。

  清洁能源领域,越南受异常气候影响较为严重,过去十五年自然灾害每年可以造成越南国内生产总值(GDP)1.5%的损失规模,为此越南政府对清洁能源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近年来中资企业在越南的新能源领域开展了大量投资,2014年以来共计12家中国企业在越南北江省投资光伏产业,投资总额近20亿美元,其中11家企业的光伏基地已正式投产,组件总产能达20GW(吉瓦),电池产能达21GW,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海外光伏产品生产基地。此外,中资企业还承建了越南多数光伏电站项目,其中以中国电建集团为典型代表在越南已参与22个光伏电站建设。另据不完全统计,中资企业参与投资或建设越南风电项目近70个,装机容量约3.3GW。

  数字经济领域,近年来越南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规模2025年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达到20%。其中Shopee、Tiki、Lazada是越南三大电商平台龙头,阿里和腾讯在上述公司均有大量持股。其中腾讯间接持有Tiki股权的28.9%、持有Shopee母公司股权的39.7%;阿里则持有Lazada股权的83%。

  电子科技领域,诸如立讯精密、歌尔科技、蓝思科技等苹果产业链企业均在越南设有生产基地。

  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市场关于越南与中国出口关系的讨论并不新鲜,早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出现前,就有关于“中国劳动力红利下降促使越南成为承接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目的地”的论点,时至今日,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供应链泛意识形态化,以及疫情阶段性扰动加剧等背景下,这一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热点。笔者认为越南无法替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位置,考虑中越之间的贸易规模相差悬殊、产业耦合度高、贸易合作密切等逻辑,越南出口利好仍会驱动中国出口表现积极。

  首先,不论是出口还是供应链维度,越南无法替代中国。2022年以来,由于中国与越南疫情扰动走势相反,越南出口的持续走强使得部分“替代中国论”的声音涌现,事实上越南出口规模较中国而言过小,2021年越南出口规模才刚刚突破3000亿美元,达到3362.5亿美元,仅为中国出口规模的10%,越南无法承接中国出口的巨大体量更难言接替。此外,从全球供应链角度来看,中国突出的供应链优势体现在全门类工业体系,2020年以来供给端优势表现突出,而越南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难以承接并接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枢纽位置。

  其次,越南出口强,短期来自于疫情错位,长期源于产业转移的共性推动。2022年以来越南短期出口表现出较高增速、显著高于中国,这与2021年三季度的走势显著相反,但背后逻辑一致都是疫情扰动错位导致的,2021年中国占优因而出口较强,2022年则是越南占优,其背后逻辑并非越南永久性替代了中国的出口。从长期来看,中国与越南出口的持续景气,背后是2000年以来持续的全球化推动发达经济体向新兴市场国家产业转移,进而带动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速趋势性走强,因此,对于中国外贸出口而言,更大的风险在于逆全球化和全球供应链区域化,而非某个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出口的替代。

  再次,中越贸易合作密切,产业耦合程度高。中国与越南外贸联系紧密,相比于承接和替代,中越贸易相伴相生、一荣俱荣的特征更强。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中越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2302亿美元,按美元计同比增长19.7%,按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2%,中国保持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越南也保持为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继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澳洲之后中国在全球的第六大贸易伙伴。此外,中越产业耦合程度高、产业内贸易较多,正是因为产业相似性和耦合程度高,中国出口增速与越南出口增速表现出较强的同步性。

  综合来看,笔者认为中越出口的阶段性背离是疫情扰动错位所致,考虑产业耦合程度高、贸易合作密切程度强和承接发达经济体产业转移的长周期共性趋势等逻辑,越南出口好仍会直接或间接的驱动中国出口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