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寰球视野/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固\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 鄂志寰博士

2022-06-17 04:24: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金融业进入开放引领的新时代,香港成为内地金融市场对外联通的主管道,提供互联互通的多样性选择。

  回归25年来,香港资本市场和银行业规模迅速扩张,从区域性金融中心走向全球领先国际金融中心。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巩固传统优势,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贸易中心、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地位;香港要再创新优势,大力建设创新科技中心,发展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知识产权的贸易中心和巩固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在此其中,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香港对国家发展价值的最大体现。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结构性变迁将持续推动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格局的转变:领先金融中心保持基本稳定、新兴金融中心加速崛起。面对百年未有大变局,香港应在保持国际领先排名的同时,认真总结现有机制经验,维护简单低税制及金融监管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国际领先金融枢纽的综合竞争优势。

  一、全球金融中心竞争格局

  自2007年起,英国伦敦城公司每年2月和9月两次公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以下简称GFCI)。近年来,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并发布该指数,目前累计发布超过30余份报告。

  GFCI排名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金融发展水平、声誉及综合等方面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评价,其中,营商环境包括政治稳定性和法律秩序,机构和监管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和税收及成本竞争力;人力资源包括:有经验的人力资源的可获得性、具备弹性的劳动力市场、教育与发展,以及生活质素;基础设施包括自由港,交通及可持续发展等内涵;金融发展则包括行业聚集的深度和广度、资本的可获得性,市场流动性和经济产出等要素。

  笔者发现,该评分标准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并没有获得市场广泛的认同,其排名也会受到一定的质疑,但并不妨碍被广泛引用和参考,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总结该指数的长期演变过程,可以为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变迁提供一个观察角度。

  2022年3月24日发布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纽约和伦敦处于前两位,香港排名第三。从排名历史来看,香港多次超过新加坡名列第三,因此美国《时代周刊》一度将纽约、伦敦、香港列为三大世界金融中心,并称“纽伦港”(Nylonkong),比照2011年3月21日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伦敦、纽约和香港分别以775、769、759的得分位列世界前三大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城市,其中伦敦略微领先于纽约和香港。

  全球领先金融中心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结构的动态稳定。2011年以来,全球金融中心的前两位常在纽约和伦敦之间交替调整,但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及金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二者得分变动较大。从最新公布的资料看,在竞争力构成的五项主要指标中,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在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声誉方面均居全球首位,金融部门发展居第二位;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部门发展居全球第一,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居全球第二位,营商环境和声誉方面居全球第三位,分别落后于纽约和新加坡。

  从2021年发布的竞争力指标看,香港在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声誉等方面均居第四位,落后于纽约、伦敦和新加坡,其金融部门发展则居第五位,落后于纽约、伦敦和新加坡和深圳。综合上述指标,即使是在与伦敦和纽约得分较为接近的时期,与成熟中心相比,香港金融中心仍有一定差距。因此,相对于纽约和伦敦这样市场成熟的全球金融中心,香港仍具有成长性和波动性。

  二、亚太地区快速崛起

  2021年的报告综合分析了全球114个金融中心,列出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纽约、伦敦、上海、香港、新加坡、北京、东京、深圳、法兰克福、苏黎世。比照2011年GFCI的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东京、三藩市、波士顿、芝加哥、苏黎世、华盛顿,可以发现过去十年间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力量对比呈现新的演变规律。

  从区域结构看,亚太国际金融中心加快崛起,欧美金融中心波动放缓。在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中,亚太金融中心由十年前的三个扩展到六个,在数量翻倍的同时,各中心的分数和排名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相应地,美国金融中心数量由十年的5家下降到今年的1家,欧洲金融中心数量由十年的2家增加到今年的3家,表明美国金融中心波动放缓,欧洲金融中心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国际金融中心第二梯队处于群雄逐鹿、格局剧变期,但其总体表现与领先国际金融中心保持较大差距。在多数年份,香港与新加坡争夺第三或第四名。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27)显示,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前五位分别为纽约、伦敦、东京、上海、新加坡,香港排名下降三位,与纽约、伦敦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的评分差距拉大。外部竞争压力使得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面临被其他金融中心超越并取代的可能性。近年来,上海、北京、深圳等内地金融中心进入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尤其是上海近年连续超越香港,名列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内地金融中心竞争力明显上升。

  三、积极把握时代机遇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一是在七十年代抓住西方金融全球化的机会开放市场,初步建立了一个以亚洲时区为根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二是香港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站稳脚跟后,迎来了九十年代内地金融改革开放浪潮,实现了金融中心的转型升级,向国际领域拓展;三是在进入21世纪后,香港又乘人民币国际化的东风,以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为契机,加快发展成为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

  回顾发展历程,香港金融中心建设有两大支柱:一是内地与香港不断增强的经济贸易联系;二是香港良好的营商环境、简单低税制、资金自由港、与西方接轨的司法制度、金融监管高效以及最自由经济体等制度优势。二者的有机结合是香港保持经济长期繁荣稳定、不断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扎实基础。

  近年来,香港抓住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飞速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任命中银香港为第一家离岸人民币清算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开始起步;2007年1月,人行容许符合资格的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2009年以来,中央政府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由此推动了点心债市场的发展;2009年7月到2011年8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由试点扩展到内地所有省市,香港人民币业务由个人向企业和机构业务拓展,市场规模飞速发展;2011年到2013年3月,中央政府实施“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计划,并将RQFII扩展至所有在香港注册和主要经营地在香港的金融机构。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在设计理念和发展模式方面,从早期单向的现钞回流内地,转变为双向的人民币资金流动,成为全球开发人民币产品和推动人民币广泛使用的开创者和中心枢纽。

  2021年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强化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深化并扩大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近年来,“沪港通”、“深港通”与“债券通”的推出与迅速发展,推动香港与内地互联互通。香港得天独厚,凭借连系内地资本市场的“沪港通”、“深港通”及“债券通”,在促进国际投资者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

  “十四五”时期,中国金融业进入开放引领的新时代,香港成为内地金融市场对外联通的主管道,提供互联互通的多样性选择。香港在保持国际领先排名的同时,当务之急在于认真审视总结现有机制及运行特征中的优缺点,保持其在简单低税制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的优势,厚积薄发,不断构建国际领先金融枢纽的综合竞争优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