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经济纵横/欧元区复苏将中断\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 盛松成

2022-07-20 04:24: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能源价格飙升已渗入供应链之中,而且全球经济景气欠佳,国际市场对德国产品需求将更加低迷,德国出口萎缩已经开始。

  7月份以来,欧元兑美元跌势连连,屡次刷新近二十年新低。据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7月12日实时数据显示,欧元兑美元汇率短线一度跌至1欧元兑换1.0001美元,无限逼近平价,已触及市场的关键心理关口。7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美国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9.1%,远超市场预估的8.8%,创逾四十年来最大涨幅。美联储激进加息预期增强,欧元兑美元急挫至0.9997,为2002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一算关口。

  欧元兑美元汇率跌破平价虽为近二十年来首次,但是欧元近期持续走弱也并非意料之外,最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是美元近期走势较强。早在3月份,美联储就开启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为激进的加息周期,截至6月底,美联储已加息三次,加息力度也是在逐渐加强,至此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已提升至1.5%到1.75%。如此迅速且密集的加息节奏吸引了全球资本向美元市场集中,推动美元走强。

  与此同时,美国劳工部7月8日公布了美国6月就业数据,包括非农新增就业人数37.2万人,超过预期的25万人,失业率仍然保持在3.6%;平均时薪同比增长5.1%,增幅略高于预期。美国就业数据的意外上扬又再次促成美元的新一轮走强,但仅仅时隔4日,美国劳工部于7月13日公布了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9.1%,远超市场预估的8.8%,续创四十年来新高。因此,美联储7月或加息0.75厘已是“普遍共识”,市场甚至认为加息1厘的概率也达到30%。

  另一方面,除了受美元走强的影响之外,欧元的持续疲软还受到俄乌冲突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的拖累。近几个月,欧元区经济整体表现较为低迷,并且随着一系列最新(6月至7月初)统计数据的出炉,进一步预示了欧元区增长前景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下滑趋势,这导致短期内欧元将持续承压下行。中长期来看,若乌克兰危机仍持续发酵,欧洲市场依然无法有效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进而提振市场信心的话,欧元走弱可能将是无可避免的长期趋势。

  根据欧盟委员会7月14日发布的最新夏季经济展望报告,由于俄乌冲突持续时间长于预期,此前许多预估的负面风险已成为现实,包括通货膨胀加剧和扩大、外部环境疲弱、经济持续恶化及融资条件收紧。这些冲击正拖累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前景,将其推上增长放缓、通胀上升的轨道。有鉴于此,欧盟委员会将欧元区2022年和2023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分别下调至2.6%和1.4%,较春季(5月)的经济预测分别下降了0.1个和0.9个百分点。此外,欧盟委员会还预计欧元区通胀率在三季度将达到8.4%的新高,并在四季度保持在7.9%的高位,使其2022年全年通胀率将升至7.6%(欧盟通胀率甚至将达到8.3%的历史最高水平)。

  地缘打击经济逐步浮现

  欧元区经济并不乐观的增长前景同样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重要指标来印证:

  首先,根据常用于判断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重要先行指标─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发展趋势来看,欧元区6月数据由5月的54.8下降至6月的52,是自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PMI指数较5月同样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分别从54.6和56.1下降至52.1和53,其中,制造业PMI指数创近二十二个月新低。

  其次,从欧元区三个前瞻性指标─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ESI)、就业预期指数(EEI)和经济不确定指数(EUI)来看,6月欧元区ESI和EEI指数均有所下降,其中,ESI指数从5月的105下滑至104,是自2021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EEI指数由5月的112.6下滑至110.9,为近十三个月的最低水平;随着欧元区通胀率在6月达到自1997年以来的峰值(8.6%),消费者不确定性指数随之也大幅增加,导致欧元区6月EUI指数较5月再度上升1.4点至24.8。

  此外,作为欧元区经济的增长“引擎”,德国经济表现值得关注。7月4日,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5月德国进口额同比增加28%,达到1267亿欧元;出口增加12%,达到1258亿欧元。与4月相比,5月的出口萎缩了0.5%,而进口则增加了2.7%,剔除季节性影响后,德国5月外贸逆差接近10亿欧元,这是自2008年1月以来,德国外贸统计数据首次出现逆差。以此为标志,我们可以认为由于飙升的能源价格已渗入供应链之中,加之全球经济景气不佳,国际市场对德国产品需求将更加低迷,德国出口萎缩已经开始,这无疑将为德国经济前景蒙上阴影。

  贸易收支平衡被打破的不仅仅是德国,欧元区排名第二的法国和第三的意大利同样处于贸易逆差迅速扩大的困境之中。根据法国海关7月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继4月贸易逆差达124亿欧元的高位后,5月进一步再创纪录达131亿欧元,使得过去十二个月累计逆差金额共计1139亿欧元。目前,意大利仅公布了4月的贸易逆差数据,由于能源、中间产品和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了197.4%、31.2%和29.8%,导致其进口总额增加了42.4%至538亿欧元,与此同时,意大利出口总额为501亿欧元,增速为14.9%,贸易逆差达37亿欧元,而去年同期的贸易顺差为59亿欧元。

  考虑到大宗商品与能源价格暴涨,以及欧元疲弱对欧元区三大经济体国际贸易造成的巨大冲击,欧盟委员会在7月14日发布的最新预测中,已将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2023年GDP增速大幅向下修订,分别从5月预测的2.4%、1.8%和1.9%,下调1.1个、0.4个和1个百分点至1.3%、1.4%和0.9%。

  货币政策进退两难

  欧元区通胀率持续上涨,欧央行决定改变其货币政策方向,计划在7月货币政策会议上将关键利率提高0.25厘,并预计在9月再次加息。但在能源危机和经济放缓同时发生的背景下,此次加息对于扭转欧元贬值趋势的作用较为有限:

  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述,欧元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欧元区经济的基本面、发展前景及市场的信心。原本就已疲软的欧元加上欧洲能源短缺持续恶化导致大部分以美元计价的能源将变得更加昂贵,进而阻碍其供应链畅通运行,使得生产及贸易环境一再恶化。为了尽可能降低对原本就已脆弱的欧元区经济的损害,相对于美联储来说,欧央行的加息力度可能不会太大,加息频率也不会太强,欧元兑美元的汇率走势得到的扭转的可能性自然也不会太大。

  另一方面,作为欧洲统一货币,欧央行的加息决定需要权衡欧元区全体成员国经济的基本面和前景。因此,相对于美联储,欧央行设定加息时间表的困难要大得多。例如,6月份欧央行宣布加息之后,市场反应激烈,基准1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一度升至1.7%,而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突破4%,利差急剧扩大。由于利差通常被看作国际投资者对不同国家政府债券,或欧央行对其支持力度承诺的信心标志,当利差扩大之时,意味着欧元区高负债国家为其债务融资将变得更难,极有可能再次引发主权债务危机。考虑到投资者对高负债欧元区成员国市场信心仍然不足,欧央行在7月之后所实施的货币紧缩程度同样不会太大。

  欧元和欧元区经济正遭遇近二十年最大的危机,能源短缺、贸易环境恶化,以及高通胀对可支配收入的不利因素,严重拖累了尚未完全从新冠疫情阴影中恢复的欧元区经济。当欧元区通胀率今年6月达到自1997年以来8.6%的峰值之后,欧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决心更加笃定。随着欧央行加息时间表、提前取消购债计划,以及再融资业务等内容的确定,欧元区可能将以暂时中断经济复苏为代价,才能确保其通胀率能够尽快恢复至2%的长期目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