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金融观察/制造业转型有赖金融创新\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邓 宇

2022-07-21 04:24: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全球主要制造强国无一不依赖于强大的科技金融支撑,主要制造强国已形成了较为成熟、各具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

  经历了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的冲击,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链价值链提升,以及制造业外迁都在加快推进,但后发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创新发展动能不足、自主创新匮乏、金融支持偏弱,不仅制约了经济进一步增长,甚至存在落入制造业“空心化”陷阱的风险。

  纵览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既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也是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指标。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制造业收入为1161.4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以16.4%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371亿美元。欧美、日韩等国充分运用科技金融创新驱动制造业竞争力,适应了国际制造业转移及外迁趋势,通过“再工业化”政策及制造业服务业价值链提升,增强了制造业科技“含金量”。而作为后发国家,应致力于通过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体系,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科技金融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一是科技金融支持了制造业转型升级。2019年发布的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要保持德国工业在欧洲和全球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加强新科技并促进私有资本研发投入。2021年韩国也发布了产业战略规划,计划斥资约4500亿美元,增强其自身的半导体生产实力。2022年美国《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计划投入2570亿美元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前沿科技,其中包括向芯片制造业投资520亿美元。可见,当前全球主要制造业强国都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以谋求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是制造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演进。毕马威发布的《2022全球制造业展望》指出,供应链风险被视为制造业眼下最大威胁,未来将能够借助AI和区块链等技术改善追踪供应链方式。研究显示,2021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为887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282亿美元。目前大型跨国企业正在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投入,工业4.0、智能工厂、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IIoT)等技术不断得到运用和拓展,极大提升了全球制造业协同能力。

  三是制造业数字化与金融科技产生协同效应。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刺激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速,2021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已达到3050亿美元,预计2025年有望增长至4500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10.5%。当下,许多跨国制造企业制定了庞大的数字化转型计划,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图提升全球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为金融科技提供了重要的试验场,有利于加快推进制造业产业生态与金融数字化紧密融合,驱动金融业务更加适应制造业的前沿发展,为新型制造业、智能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提供有力支持。

  科技金融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

  其一,制定并完善制造业前沿发展的政策与法律体系。21世纪以来,美国从战略层面制定了诸多相关政策规划:2015年《美国创新战略》提出优先支持基因组学、大型数据集分析、清洁能源、空间技术、高性能计算等前沿领域;2018年《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战略》提出支持智能和数字制造系统、先进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十五个重点方向。同时,美国在法律层面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2010年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签署了规模达170亿美元的《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2014年美国国会将《振兴美国制造与创新法案》定为法律,实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2022年美国众议院通过《2022美国竞争法案》,在半导体行业、制造业供应链、医疗器械等高科技领域投资上千亿美元。

  其二,构建“政府引领+社会协同”的制造业融资机制。不难看出,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日本等先进制造业强国,在制造业融资计划方面通常依托于政府引领,选定重点制造业前沿技术和项目进行初期投入,其后引入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研发和产品开发,形成“政府引领+社会协同”的制造业融资模式。事实证明该模式不但能够有效规避科技创新的投资风险,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力量,也有利于建立起一批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在此其中,美国主要通过直接财政拨款及税收减免政策支持制造业科技企业,建立起制造业创新的公私联合体,推动基础性研究和前沿领域创新,并发动私营部门和风险投资机构加入到各类创新计划中去。日本除了提供包括委托费、补助金、运营交付金、税收优惠等各类政府财政政策支持制造业发展,还依托信用保证制度和信用保险制度为制造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其三,专门设立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融资支持计划。美国、德国等政府对中小型领先的制造业企业十分重视,而且在融资支持方面给予支持,专门设立了长期的融资支持计划,帮助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壮大。美国专门设立了美国联邦小企业管理局(SBA),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援助、政府采购市场开拓(特别是国际市场)等服务。德国在推动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措施较多,除了政府财政预算内的专项资金支持,还通过联邦政府出资或与各州政府合股创办的形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或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这些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利息补贴,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对于扶持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支持制造业创新的功能。高科技制造业具有个性化、高风险的特征,传统的间接融资很难完全满足资金需求,资本市场在服务前沿创新方面则独具优势。数据显示,美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科技初创公司已经有900多家,2021年科技初创公司企业筹得的资金总额高达3300亿美元。此外,美国近94%的软件行业、85%的半导体行业及82%的通信行业均在纳斯达克上市。2000-2018年,美国制造业经历了从“空心化”到“再回流”的阶段,其间资本市场、风险投资有力支撑了知识资本发展。研究显示,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的无形资产从2005年2.32万亿美元快速发展到2018年的4万亿美元,2021年美国风险投资规模高达3113.4亿美元,绝大部分流入先进制造业科技企业。

  结语与展望

  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过程中,科技金融所扮演的角色和承载的职能不可或缺。从国际经验看,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形成国际竞争力,一方面需要统筹推进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发挥各方面的协同作用。全球主要制造强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各具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大部分后发国家的科技金融发展较晚,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尚未形成比较全面的科技金融理论和模式,与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不匹配。

  全球主要制造强国无一不依赖于强大的科技金融支撑。中国若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必然要求有高效、前沿的科技金融创新能力作支撑。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是中长期规划和实践,依靠短期的政策激励或刚性约束并不能解决长期的问题,未来应着重从制度、机制和模式创新等层面加强科技金融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全方位支持,并将二者的互动关系置于积极有为的基础上,既可强化科技金融驱动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成果,又能够促进科技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