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经济把脉/保交楼也要防企业违约\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梁中华

2022-08-09 04:24: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内地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2021年的资产负债率接近80%,部分甚至超过90%。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内地房地产领域的债务风险不断上升,今年还出现居民断供的问题。那么房地产债务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哪些债务是安全的,哪些债务是危险的?要化解债务问题,大概需要多少资金弥补缺口?房地产出清的终局是什么?本篇文章做了一些测算和探讨。

  回顾2020年初,尽管在疫情的冲击下,但房地产领域还迎来了快速反弹,债务也没有成为很大的问题。为何几个月的时间内,情况会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在分析债务规模之前,有必要讨论一些本质问题,债务为何会成为麻烦?

  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资产价格的变化。从理论上来说,债务的背后都是有资产来背书的,如果资产价格没有太大变化,那债务就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因为随时可以卖掉资产来偿还债务。但现实中,资产价格是不可能没有波动的,尤其是在容易产生泡沫的一些资产领域。

  而资产价格的下跌是债务问题产生的根源,因为企业和居民资产端和负债端的波动是非对称的。例如,一个房地产企业借10亿元(人民币,下同)买了一幅地皮,一年之后,如果这幅地皮市场价还值10亿元,那企业完全可以随时卖掉土地来偿还本金;但如果一年后这幅地皮只值5亿元了,那债务的问题就来了,因为资产缩水了5亿元,但负债还是10亿元。

  楼市量价跌幅14年最急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房地产企业和居民的债务之所以出现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手中的资产价格下跌了。如果资产价格下跌得少,还可以用股权来弥补,但如果资产价格下跌太多,债务就会出现违约风险。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量价齐跌的趋势,如果剔除2020年的极端情况,量价的跌幅已经达到了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导致债务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流动性风险。不仅资产端的缩水会带来债务违约风险,负债端的变化也会导致违约风险。例如,一个企业借了钱买了资产,当“债主”一起催债还钱,如果企业资本金足够多,可以用资本金偿还负债;如果资本金不够还债,就只能变卖资产,而资产若不能快速变现,就会导致违约。当一家企业变卖资产还债还不会带来较大问题,但如果大量企业同时出售资产,就会触发资产价格下跌、资产缩水,就会导致系统性风险。

  而我们将所有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放在一起做个对比,杠杆率最高的是金融业,其次就是房地产。2021年银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是92%,非银金融为85%,而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接近80%,部分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甚至超过了90%,接近于银行业的杠杆率。所以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来看,房地产开发商类似于金融业的公司,通过较少的资本金,撬动杠杆来开发房地产。既然“挤兑”银行会导致银行的破产倒闭,短期内房地产公司融资困难,也会导致房地产公司的破产。

  居民债务仅阶段性风险

  往往在资产泡沫破灭的时候,资产端和负债端的问题会同步爆发,资产缩水的同时,流动性风险也会上升,使得债务问题更加突显。

  尽管房地产价格下跌,但笔者认为,中国居民部门的债务并不会产生特别大的问题。这是由破产制度决定的,尽管资产端缩水,但居民并不能像企业那样破产。就像日本在1991年房地产泡沫崩溃后,房价暴跌的情况下,居民部门的债务规模并没有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当时日本居民并不能轻易破产,如果破产,房产要被拍卖清算,而且需要用其他资产和收入偿还债务。也就是说,如果居民自己拿出40万元,再从银行借出60万元,去买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子,如果房产价值跌去50万元,居民部门并不能不要房子就不还银行贷款了,债务是要一直追责的。

  而中国的居民部门也是不能轻易破产的,如果房产拍卖后不够偿还银行债务的,那居民需要用未来的收入来弥补缺口。虽然目前出现了部分“断供”的情况,但如果最终居民拿到了交付的房产,居民就要继续偿还银行的贷款。其实根据法律,即使没有拿到房产,居民也是要偿还银行贷款的。所以居民部门“断供”的现象,只是阶段性风险。

  当前政府已经明确了保交付的方向。从保障社会稳定、保障民生的角度看,政策上最终会努力保交付。从经济的角度看,保交付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也可以做到。

  不妨假设房地产交房期为3年,若过去3年销售出去的期房住宅都没有交付,未交付住宅的销售价值为41万亿元;如果按照40%的建安成本占比(实际可能更低),完成建设大概需要16万亿元资金;如果按照10%的违约停建比例来测算,也只需要1.6万亿元的资金。而实际的情况可能比这个要好一些,完成交付并不需要这么多资金。

  而如果将房子建好、交付给居民,居民部门就没有理由不还贷款,接近39万亿元的居民住房贷款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2019年时中国房贷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3%。因为居民部门不能破产,房贷资产对于银行来说是非常优质的资产。即使违约率有所上升,问题也不大,因为与市场化的利率相比,中国房贷利率高出接近2个百分点。即使房贷违约率提高到2%,银行投放房贷仍可盈利。

  房企负债率高成关键问题

  居民部门不能轻易破产,所以居民债务就不会出现特别大的问题。而企业部门是可以破产的,这才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总负债规模为86万亿元,2021年的最新数据还未公布,但我们可以通过开发贷数据做估算,大致为90万亿元,其中不仅包括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还有经营负债。

  从理论上来说,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80%,所以整个行业来看,房地产公司应该可以抗住20%的资产价格下跌。但现实的情况可能更危险,尤其是中小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一方面是小城市在之前的刺激政策下,泡沫化程度较大;另一方面,在流动性危机的情况下,资产的大量出售也会加大价格跌幅。

  笔者做了几种情景测算:如果资产价格下跌20%,整个行业的坏账规模为0;如果资产价格下跌30%,坏账规模为12万亿元;如果资产价格下跌40%,坏账规模为23万亿元;如果资产价格下跌50%,坏账规模为34万亿元。而即使整个行业来测算不会出现违约,对于单个的开发商来说,也有很大可能出现债务违约。这是因为每个房地产开发商的资产负债率差异挺大的。例如,截至2021年底,有7家上市房企的资产负债率在90%以上,个别的甚至在95%以上,所以资产价格稍微波动一些,债务违约风险都会比较大。

  大量房企或从市场中出清。当前政策上保交付的工作方向已经比较明确,所以出现问题的房企的项目可能会被陆续收购。而且在收购的初期,大概率会优先收购资质较好的一些项目。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好的项目逐渐被拿走,剩下的是差的项目和负债,大概率是会破产倒闭的。

  部分金融机构也可能受损,但系统性金融危机可能性较小。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居民部门的债务大概率不会违约,问题主要还是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如果部分金融机构对于房企的债务敞口较大,可能也会受到波及。但笔者认为,政策上救助金融机构的可能性更高。由于居民已经承担了一部分资产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金融机构出现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也不大。

  原材料供应商的风险也值得关注。问题房企的资产处置后,优先偿还农民工工资和保交付,其次才是偿还金融机构的借款,再之后如果还有资金剩余,才是偿还经营负债。

  目前来看,即使是保交付,其实也是保已经违约的项目的交付工作。企业违约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所以对于居民来说,并不能完全确定自己购买的房子能否保障交付,哪怕是当前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房地产企业,未来也很难保证不出现违约。而这仍会对房地产需求端构成压制,而需求端问题不缓解的话,房地产市场的出清可能还要继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