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香港未来需要考虑投放更多资源,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基础研究重镇。
二十大报告无疑对于香港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报告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方式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对于香港而言,中国式现代化为未来发展与繁荣稳定提供了正能量。香港只要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深入参与国家“十四五”规划、“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不仅能够无惧应对任何挑战,还能迎来巨大机遇和无限发展空间。
香港立足于“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的定位,凭借中国境内唯一对资本流动没有限制的国际金融中心角色,为国际金融资本提供投资中国内地的渠道,巩固和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满足内地相关产业更多的融资需求,以此支持内地的经济发展,协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正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内地持续稳步发展亦将推动香港市场繁荣及社会稳定。
二十大报告在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关论述中,亦提出了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及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对香港自身发展提供了新的定位、新的方向。
香港应在报告有关精神的指导下,积极推动社会共同富裕。对此,香港特区政府可通过增添基层福利,集中力量扶助占比20%左右的底层群体,并通过加强高等教育以拓宽香港的产业光谱,尤其是要进一步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为香港青年人提供向上流动的空间和机遇。
与此同时,香港也应考虑落地“扩大有产化”政策,实现“无产市民有产、中产市民多产、富裕阶层更富”的目标,以及做好最底层市民的保障、福利工作,使得整个社会犹如乘坐自动电梯那样整体向上移动。
二十大报告还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高校研究实力雄厚、拥有多间世界顶级大学的香港而言,未来要在报告精神指导下实现发展跨越,需要考虑投放更多资源,把香港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基础研究重镇。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该领域的突破可催生颠覆性技术,引领科技革命风向。当前,约有90%的现代技术革命成果源于基础研究及其他原始性创新。
打造基础研究重镇
特首李家超曾指出“无创科、无未来”,提倡香港要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而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需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研究,并进一步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汇聚世界一流基础研究的人才,为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奠定深厚基础。
毫无疑问,香港打造世界级的基础研究重镇,不仅会对自身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建设大有益处,也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此外,高水平的科研机构还能帮助中国应对愈发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和核心技术脱鈎,同时通过科技创新以缓解气候、人口、能源等危机蔓延。
在二十大报告指导下,香港如能积极推动社会往共同富裕方向发展、打造世界级的基础研究重镇,相信既能维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又能解决自身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香港的最大优势,“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香港继续向世界展现“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以及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作用,相信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一定能够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