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凭高望远/政策加码 中国经济动力增\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 徐 高

2022-11-17 04:25: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地产融资和非地产融资间的分化拉大

  刚出炉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10月份仍然低迷,继续表现出偏离过去10年规律的诸多反常现象。但在这背后,近期宏观政策的调整已经开启了中国经济的正常化之路。尽管这条正常化之路现在看上去还很崎岖,但经济运行的方向终究还是改变了──这是投资者近期最该关注的东西。

  笔者此前列举过中国经济今年表现出的诸多反常之处,包括:异常偏低的进口、弱得反常的终端需求、少见的主动降库存、反常衰弱的地产行业、反常的货币政策应对。这些反常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地产融资紧缩政策的结果。在今年10月的经济数据中,地产融资紧缩的状况没有改观,随之而来的反常现象仍继续存在。

  在10月份的经济数据中,地产行业和非地产行业的融资分化加剧。期内,地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负增长27%,而地产之外其他行业的投资到位资金则同比正增长17%。二者的增速差拉大到了44个百分点。

  直到今年10月,地产行业因融资紧缩而形成的恶性循环仍未被打破。笔者曾论述过:“如果不能化解地产开发商的系统性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和购房者对开发商的信心不能重建,地产行业就很难回归正常状态,反倒可能在恶性循环中愈陷愈深。”这也是为什么近几个月货币政策已经很宽松,利率已经处于低位,地产行业却没能复苏的主要原因。在10月份数据中,房屋按揭贷款与国债利率走势的背离继续存在,表明行业内的恶性循环尚未打破,行业还未恢复正常。

  受地产行业拖累,再加上出口下滑,今年10月中国经济整体低迷。季节调整之后,10月中国出口金额、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小幅低于9月,仅工业增加值与9月持平。而这四个重要宏观经济指标的绝对水平均低于今年一季度,表明中国经济活动尚未恢复到年初的水平。

  扩内需助力稳增长

  尽管国内经济仍然沿惯性运行在整体偏弱、反常现象不少的轨道上,但宏观政策已经有了积极变化,从而给人更强信心。

  11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文章。在这篇长文中,刘副总理阐述了“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辩证关系。文中写到:“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文中的此类表述传递出了“稳增长”的更强决心。而将扩大内需与供给侧改革并列,也意味着扩大内需政策不再是短期权益之计,而变成了长期的宏观政策导向。

  另据媒体报道,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于上周五(11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出了16条措施来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知》主要内容有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稳定建筑企业信贷投放、通过各种融资方式来维护开发商和建筑企业的资金链等。

  纾缓内房措施成效待观察

  无论是刘副总理的文章,还是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推出的16条举措,都是市场等待许久的政策调整之明确信号。这些信号表明,政策已开始着手解决地产融资紧缩这个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只要找准了主要矛盾,用对了政策,就可以有效改善经济形势。

  当然,现在还不能太乐观。近期的政策信号只是开启了中国经济回归正常化的道路。中国经济在这条路上能走多快,最终是否能走通,取决于后续政策的进一步精准调控。

  以稳定地产市场的《通知》为例,整体思路是“保地产项目”而不是“保地产开发商”。其中,第一条明确说:“金融机构要合理区分项目子公司风险与集团控股公司风险,在保证债权安全、资金封闭运作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注意,这里要满足的是“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而不是“房地产开发商合理融资需求”。

  上述举措是否能化解地产开发商的信用风险,打消银行放贷和购房者买房时的疑虑,从而打破地产行业的恶性循环,现在还难下定论。此外,地产开发商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政策打压之后,其经营信心可能已大受打击。就算融资能恢复,开发商还有多少心气来做地产开发,也需要再观察。

  因此,目前只能说中国经济从反常状况向常态回归的路径已经开启,但中国经济在这条正常化之路上能走多快,乃至这条路径终点究竟是过去我们熟悉的“常态”,现在还很难讲。对投资者来说,现在虽然可以比几个月前乐观些了,但仍然需要审慎观察形势变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