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宏观经济/内需复苏 中国通胀料微升\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温 彬

2023-01-16 04:24: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去年12月通胀1.8%,符合市场预期,其中肉类价格全面下跌。

  中国2022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按年上涨1.8%,较前值回升0.2个百分点,符合市场预期。疫情、节日与周期因素叠加,食品价格明显分化,肉类全面下跌,蔬菜水果季节性上涨。猪肉价格下跌源于自身周期和疫情扰动两方面因素,12月猪肉价格按月下降8.7%;牛肉、羊肉价格反季节性按月下跌0.1%和0.5%,推测是疫情导致居民饮食清淡,压低需求。鲜果、蔬菜价格按月大涨4.7%和7%,是食品价格反弹的最重要因素,主要原因是冬季供给偏弱,以及2023年春节移至1月引发的节日性上涨效应提前。

  随着衰退预期增加,去年12月全球能源价格保持弱势,中国11月下旬以来成品油价格三连跌,CPI中能源相关分项偏弱,虽然居住类的水电燃料按月持平,但交通工具用燃料按月大跌6%。

  12月中国各地第一波疫情高峰来临,对经济产生一定冲击,但核心物价的表现略高于预期。12月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CPI按月小涨0.1%,比11月多0.2个百分点;按年上涨0.7%,比11月加快0.1个百分点。

  去年12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按年下降0.7%,按月下跌0.5%,弱于预期。12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跌互现,其中原油价格低位企稳后小幅反弹,但天然气供需形势好于预期导致价格回落,主要金属价格小幅回升。

  12月生产资料按月下降0.6%,按年跌1.4%。采掘类按月下降1.4%,主要是受国际能源价格下降传导,其中石油与天然气开采按月大跌8.3%,但煤炭与金属开采按月有所回升;原材料价格按月下降0.8%,燃料加工、化学原料、非金属制品等按月均下降。

  12月生活资料按月下降0.2%,4个月来首次转跌,按年上涨1.8%。食品、衣着分别按月下降0.2%和0.6%,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均按月小涨0.1%。短期看疫情对于下游工业品的需求形成了一定冲击。

  12月PPI弱于预期源于上下游两方面的冲击。从上游看,主要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传导作用,从下游看,则是疫情对需求产生的冲击。不过整体看上游价格下降幅度要大于下游,对于中下游工业企业的盈利空间形成利好。

  食品价格保持稳定

  展望2023年,中国CPI预计将继续保持温和水平。

  一是食品价格大体稳定。猪肉供给整体有保障,预计价格涨幅有限。近年来中国粮食连续丰收,农业生产持续保持稳定,除鲜菜受天气影响外,整体食品难有较大的价格起伏。

  二是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所减少。2023年全球通胀中枢大概率较2022年下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3年全球CPI将由2022年的9.3%明显下降至4.7%,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明显下降。

  三是防疫措施优化,核心CPI有望回升。从日本、韩国放开疫情后的情况看,核心CPI都经历了明显的上升(超过2个百分点)。预计2023年核心CPI将由目前低于历史10%分位以下逐步回升,第二季度有望回升至1%以上。

  四是2022年翘尾因素的影响。2022年第四季度由于外部通胀压力减轻和疫情反复影响,CPI出现明显走低,使得2023年CPI面临的翘尾因素降低,有利于全年同比增速保持较低水平。

  综合来看,2023年外部通胀压力减轻,食品价格保持温和与相对较低的翘尾因素,将限制CPI的涨幅,但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中国内需开启复苏进程,将推升核心CPI的修复,并主导CPI中枢的回升。预计2023年全年CPI按年上涨2.1%,略高于2022年。

  展望2023年,预计PPI将缓步走出2022年末的收缩状态,全年按年涨幅约为0.5%。

  一是中国内需逐步恢复将从下游支撑PPI增速。2023年随着核心CPI中枢回升,下游需求将向上传导,优先支撑食品、耐用消费品等生活资料价格企稳,并逐步传递至生产资料,但从历史看由于传导过程较长,PPI的回暖也将比较缓慢。

  二是房地产投资有望由深度回调转为低位企稳,将对生产资料形成支撑。随着疫情逐步好转,以及各地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开始落地见效,中游建材相关生产资料价格将获得一定支撑。

  三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存在反复可能。尽管全球商品价格已进入下降通道,但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仍未排除,俄乌冲突、中东地区的政治摩擦以及极端天气或灾害都有可能影响全球商品价格,造成巨幅波动。

  综上所述,预计2023年中国PPI可能以收缩开局,但随后缓步回升,走出收缩时间取决于内需复苏的速度,以及全球商品价格受各类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结果,预计全年涨幅在0.5%左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