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人口经济学/AI时代改变就业结构\携程集团执行董事长 梁建章

2023-04-21 04:25: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从安全角度考虑,人类不会把创新完全交给人工智能完成,会继续把握创新的方向盘和最终决策权。图中展示一款由ChatGPT驱动的机器人。\路透社

  人工智能(AI)再次成为热门话题。ChatGPT的出现,超出了几乎所有计算机科学家的预料。普通人则好奇,人工智能未来到底会如何影响经济、人口和创新?我们的职业会被机器取代吗?今天,笔者跟大家分享个人的一些看法──人工智能对于经济及行业的影响。

  解答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张行业象限图(见配图)。笔者把一些代表性行业分成两个维度,四个象限。

  横坐标是行业的科技自动化程度,从左边“容易自动化”到右边“难以自动化”。比较容易自动化的行业包括农业、家电、服装、汽车,还有数字娱乐。“难以自动化”的行业包括房地产,因为建筑工和装修工短期难以被机器人取代。

  纵坐标是需求层次的维度,从低的“物质需求”到高的“精神需求”。人的物质需求包括“衣食住”等行业,物质的需求到一定数量以后会相对饱和,而精神需求几乎是无止境的。旅游、娱乐还有教育属于精神需求,创新满足了人类探索的本能,所以也是精神需求。

  用以上两个维度,可以把各行各业分成了四个象限:

  容易自动化的物质需求行业,如农业、服装业、汽车等消费品制造业,因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这些行业的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和价格大幅下降,但是需求并不会因为价格下降而提升。因为物质的需求会饱和,一个人只能吃这么多穿这么多,所以总产值和GDP的占比都会下降。

  容易自动化的精神需求行业,数字娱乐行业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因为人工智能已经可以生成对话、画图、视频等。随着效率的提升和价格的下降,人们会消费更多的数字娱乐产品,因为这属于精神需求,所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行业的产值与GDP占比都会比较稳定。

  难以自动化的物质需求行业,如房地产。由于建筑工人和装修工人短期很难被替代,因此房地产的总体的成本是稳定的,需求也是稳定的,总产值和GDP占比会趋于稳定。

  最后就是难以自动化的精神需求行业。旅游属于“难以自动化”,效率和价格都保持稳定,但需求会随着社会的富裕程度提升而增大。衣食住行里面,住和行难以自动化,而只有行(旅游)是难以自动化的精神需求,其占比会越来越高。另外还有两个精神需求的行业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那就是创新和教育。

  创新行业

  创新并不是单一行业,而是分布在各行各业的研发和创作活动中,其受人工智能的影响也可以用以上的框架来分析。有些创新工作可以被人工智能部分取代,比如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搜寻和测试问题的解决方案,甚至自动推荐和分析一些假设,还可以辅助做一些艺术创作。但一般来说,人类在提出问题和需求方面仍然占主导地位,因为到底需要什么,根本上还是要问人类自己。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选择,会牵涉到人类特有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判断。另从安全角度考虑,人类也不会把创新完全交给人工智能完成。因此,人类会继续把握创新的方向盘和最终决策权,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完成创新。

  同时,创新能带来成就感和好奇心的满足,以及基于探索过程而产生的乐趣。人工智能取代了一些简单重复的任务,使得创新的工作更加有趣。因此,创新将成为一种很高级的精神需求,会吸引更多的人从事这项工作。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人工智能会提升创新的整体效率,造成创新成本的下降,但创新活动的规模会继续增大,创新行业的经济占比和重要性也会提升。

  教育行业

  我们还是用上述分析框架。首先,教育可以实现部分自动化,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甚至取代部分老师的工作。而有些机械的技能不必再学得那么仔细,如语法和算术等。当然,目前僵化的升学制度,会延缓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创新人才需要掌握和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并具备更高的认知能力。有些企业主认为,ChatGPT相当于免费雇用高校毕业生。很多工作,人工智能的水平已经超过本科生,这是否意味着大家都不必读大学本科了?结论恰恰相反,未来需要更多人接受大学教育。因为只有通过本科学习,才能拥有驾驭人工智能所必需的更高认知能力,成为智能时代的创新者。

  另外,教育将越来越成为一种精神需求。未来的教育,肯定不只是为了培养从事某项简单工作的基本技能,也不仅仅是培养创新的认知能力,还需要培养人文素养、生活技能和生活情趣。这样高级的需求,会随着整体收入水平的增长而提高。

  人口增长

  我们再来看看AI如何影响人口。一种说法是有了人工智能之后,我们就不需要这么多的人口了。这个认识是错误的,笔者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导致失业率的整体飙升,而是会有更多人转向精神需求导向的产业尤其是创新产业。人口减少最大的负面效应,不是养老负担而是抑制创新。中国近年新出生人口出现下滑,年轻人口的萎缩将削弱创新人才的规模效应。这种规模效应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重要,因为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用户生成的数据进行训练,消费群体是人工智能时代非常重要的创新要素。新生人口的下降,将严重影响中国未来的科技水平。

  另外,生孩子是不是一个精神需求?可不可以自动化?显然部分涉及精神需求,因为孩子可以带来独特的成就感和亲情。但生孩子还有很高的成本,根据研究报告数据,中国每个孩子十八岁之前平均需要约五十万元的直接养育成本(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直接养育成本则接近一百万元),中国家长花在教育的时间成本也很高。

  短期来看,人工智能很难大幅降低养育成本,所以还是要靠政府采取生育减负和教育改革的措施来减轻负担。

  就业影响

  大众对人工智能的最大担忧是失业,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已经给出了答案──随着效率的提升,有些行业会萎缩,但另一些行业会大幅扩展,后者将难以自动化且能够满足精神需求,包括教育、创新等。整个社会的就业构成会出现变化,但不会引发大量的失业。当然,有些员工会面临技能的升级和转行。

  效率的提升会促使经济的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会被工作时间的减少部分抵销。随着收入的上涨,人们工作时间会下降多少?这取决于该项工作是否属于具有成就感和趣味性的“好”工作。显然,创新是这样的工作,比如一个研发人员仍然基于兴趣而工作。随着收入水平的整体上升,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愿意从事时间长且简单无趣的工作。

  收入分配

  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工作来分析收入分配问题。一是涉及创新和复杂脑力的高技能工作;二是简单脑力的中技能工作;三是如服务员和快递那样的低技能工作。因为中技能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其收入会和低技能趋同。随着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企业对高技能人群的能力要求会提升,与此相对应,这些人的收入也会相对上升。

  长远来看,人工智能会取代大部分工作,这可能需要经历几代人的时间。那时人类就会把最有趣的工作留给自己,也会出于安全考虑而把创新工作抓在自己手里。到那时,除了休闲娱乐产业,最大的产业很可能是创新和教育。同时,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会更多地引发人类对生活意义的思考。笔者以前撰文提到,智能时代的人生意义就是创新和传承──创新还是要靠人类做,孩子还是要靠人类来生。

  结论

  人工智能会对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经济的整体效率提升,人类会拥有更多休闲和娱乐的时间,但不会因此出现大规模失业。有些难以自动化且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行业,将继续高速增长和创造就业岗位。创新作为一个涉及精神需求的行业,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其在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也会继续提高,而这又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低生育率所导致的人口萎缩,对创新的负面作用也会更加凸显,因此中国需要出台切实有效的生育减负和教育改革的政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