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重塑、地缘政治复杂演变的大背景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传统优势正在受到新一轮全球秩序重构的挑战。在这种不确定性中,香港被中央政府赋予“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的战略角色,其核心使命是连接中国与世界、连接产业与资本、连接制度与规则。香港要真正扮演好这一角色,资本市场须率先实现结构性重塑,成为推动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激发产业转型的前沿平台。
日前,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于国际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中心(CIRSD)刚出版的Horizons期刊(2025春季号)发表署名文章《香港在世界变局中担当全球的超级联系人》,系统阐述了香港在资本、产业、科技三个维度的连接角色,并提出包括绿色金融、财富管理、ETF跨境联通、家族办公室等方面的发展蓝图。本文将围绕“香港资本市场如何改革以匹配超级联系人角色”这一核心议题,提出系统化改革思路与机制设计建议。
一、重新理解“超级联系人”在新时代的战略定位
“超级联系人”不是传统中介或通道概念,而是国家金融战略对外的制度接口与资源整合者。这一角色至少包括三重功能:1.战略连接功能连接国际资本与中国优质资产,是人民币国际化、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桥梁。2.平台聚合功能─在香港建立资本、项目、制度、服务、数据五位一体的资源汇聚平台,实现产业金融系统协同。3.规则协同功能─成为中国制度国际化“试验田”,在公司治理、绿色标准、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领域先行先试,为全球华语资本市场提供范式引领。
二、香港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瓶颈与变革契机
当前香港市场存在明显结构性扭曲,严重制约其“超级联系人”角色发挥:1.市场层次单一:主板与创业板定位模糊,缺乏OTC孵化市场,无法容纳中早期项目及多元化企业成长路径。2.上市成本高昂:券商、律所、审计费用居高不下,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资本市场准入与生存双门槛高筑。3.估值体系失效:流动性不足与估值倒挂并存,企业价值难以真实反映,PE/VC基金退出困难,抑制资本形成。4.缺乏出清机制:没有强制退市、并购退市、自动转板等机制,“壳资源沉积+绩差僵尸横行”的局面严重损害投资者信心。5.监管包容度有待提高:在内地资本市场全面改革尤其是并购松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之际,香港改革节奏有待加速,提升监管包容度。
三、构建匹配超级联系人角色的资本市场系统改革方案
(一)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体系,应建立“主板+创业板+OTC市场”三位一体的市场分层体系。1.主板服务稳定成熟企业与国际投资者配置需求;2.创业板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及硬科技项目,简化审批、激励创新;3.OTC市场(可参考美国OTCQB或内地新三板)吸纳非IPO企业、跨境项目、家族企业、Pre-IPO储备项目,实现融资、流动性与估值发现功能。
(二)完善“退出机制”,形成资本循环通道,建设健康资本市场必须打通“进入─成长─退出”的完整链条。1.推动自动退市机制实施:以营收、股价、市值、审计意见等指标形成量化退市标准;2.鼓励并购退市:提供税收、审批便利,引导产业整合式退出;3.建立“转层机制”:允许GEM企业转主板,OTC企业冲刺GEM,以成长路径激活市场生态。
(三)推动资本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平台,香港不应仅是资金聚集地,更要成为产业协同中枢。1.设立“超级联系人母基金”:由政府牵头、政策资金引导、市场化基金管理,专注推动内地中小企业港股上市、香港企业内地投资、科技产业跨境嫁接;2.建立“跨境并购绿色通道”:针对内地民企“借壳来港”与香港企业“并购回流”提供专项审核与支持机制,释放并购活力;3.鼓励“估值修复型二级市场基金”:引入头部PE、政府基金、家族办公室参与低估值港股中小企业的并购整合与市值重塑。
(四)制度性降低中小企业上市与存续成本。1.建立“上市直通车”机制:对于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设立绿色通道、专项保荐、费用减免;2.改革GEM合规监管要求,转向信息披露导向、轻审核重持续监管逻辑;3.探索“带项目挂牌+发行分离”机制,实现OTC挂牌即融资,降低首次融资门槛。
四、打造资本与可持续发展接轨的新制度优势
(一)绿色金融生态建设与ESG制度统一,以《香港可持续披露路线图》为基础,推动企业统一采用ISSB标准,加快港股公司气候披露转型:1.构建“绿色债券+绿色评级+绿色基金”一体化产品链,打造亚洲绿色金融中心;2.建立“碳资产交易中心”试点,推动碳信用、碳合约证券化交易机制,连接东盟及中东国家碳市场资源。
(二)吸引“耐心资本”参与中小企业融资与治理。1.优化REIT与基金税务政策,激励长期资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与定增;2.鼓励银行、保险资金设立“中小企业信用增信基金”配套OTC市场融资产品;3.通过家族办公室网络形成“估值+赋能+退出”闭环生态,增强小市值企业发展韧性。
五、治理机制与政策协同体系重构
香港资本市场的重建不仅需要交易制度改革,更需治理结构与监管机制创新。1.建议成立“资本市场改革统筹委员会”,吸纳港交所、证监会、律所会计师协会、投资机构、企业家代表,共同制定中长期改革路径;2.推动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认+联动”:与北交所、新三板、深交所共建“多地多层跨境上市机制”,探索统一ESG标准、双地挂牌、审计豁免路径;3.加强与东盟、中东等“一带一路”国家金融互通合作,打造以香港为中心的“泛亚洲中小企业资本协作网络”。
“超级联系人”是一项系统性战略任务,其核心在于连接、赋能与引领。香港资本市场要真正承担这一角色,必须实现从单一IPO市场向多层次、多功能、多维治理结构的系统跃升。我们期待一个新香港资本市场:这里不仅是交易所,更是制度创新场、产业孵化器、财富汇聚池与规则协商平台。在全球重构中走出一条有香港特色的资本市场之路。
(作者为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