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金融热话/需求不足 美国失业率易升难跌\赵 伟

2025-08-05 05:02: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美就业市场急速转弱

  美国7月就业数据弱于市场预期,引发市场震动,核心问题在于5、6月就业的大幅下修。那么,就业下修的背后是统计因素,还是经济走弱?

  当地时间8月1日,美国劳工局公布7月就业数据,整体弱于市场预期。机构调查方面,美国7月非农新增就业7.3万人,市场预期10.4万人,5月、6月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下修至1.9、1.4万人,下修幅度分别达到12.5、13.3万人。

  美国非农就业修正机制可分为“月度”及“年度”,此次修正属于前者范畴。1)针对月度非农数据,在每月第一个周五公布上个月的就业“初值”之外,美国劳工局还会在未来两月陆续发布两次“修订值”,主要是为了修正初值调查仅能统计到60%左右企业回复(最新数据)的问题;2)年度修正方面,美国劳工局每年会依据失业保险及企业生死模型修正非农就业数据。

  美国非农就业修正是“家常便饭”,核心在于为什么5、6月下修幅度如此之大。事实上,统计因素并无法完全解释就业下修。譬如市场猜测,此次美国劳工统计局(BLS)下修数据可能与“企业生死假设”的波动有关。所谓“企业生死假设”又称“出生─死亡模型”,主要用于填补劳工局无法高频捕捉企业开业、破产对就业影响的缺口。但从模型的季节性特征来看,近几个月该模型的调整幅度基本符合季节性规律。

  历史上,非农下修往往对应着经济走弱的背景,相较“统计”因素或更具解释力。无论是将首次修正、二次修正,还是两者加总后与美国经济“内需”增速相对应,都能发现就业修正与经济增速存在一定关联。换句话说,非农就业的月度修正是具有“周期性”的,其潜在解释可能包括小企业反馈调查问卷的速度较慢等。

  美国劳动力市场未来趋势如何?疫情以来,美国就业市场先是骤然转冷,而后在财政货币双宽松等因素下走向过热。2022年上半年,职位空缺/失业人数比值一度超过2.0。2022年下半年至2024年中期,就业松紧状况逐步修复至2019年底水平。在此过程中,就业市场“供给侧”改善(如移民涌入、劳动参与率提升)扮演了重要角色,使得美联储可以兼顾增长和通胀目标,也因此传统上较为有效的经验规则被证伪了(迄今为止)。当前,美国就业市场已进入“松弛化”阶段,失业率“易上难下”是大概率。

  移民政策持续收紧

  失业率“流量”数据显示,美国就业市场正愈加呈现出“需求侧”走弱迹象,下半年经济内需走弱可能加剧这一趋势。7月美国失业率上升至4.2%(4.248%),表现符合预期,并未引起市场担忧。但从结构上来看,美国失业率愈加体现出“需求侧”走弱的现象。美国失业率的变化可由四因子解释:失业或离职、新进入劳动力市场、找到工作、退出劳动力市场,前两者人数增加可使失业率上升,后两者人数增加可使失业率下降。从7月失业率变化结构来看,找到工作人群收缩,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人群扩大,构成失业率上升主因,反映就业市场需求不足。

  特朗普政府驱逐移民导致就业“供给侧”收缩,均衡新增就业水平下行。1)移民减少可能会使美国实现“均衡”就业增长的门槛降低,即维持失业率稳定所需的新增就业人数下降。根据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CES),疫情前美国均衡新增就业大致在7至10万人之间,2024年或提升至10到20万人之间。亚特兰大联储测算(Jobs calculator)显示,当前美国均衡新增就业水平在11万人左右,相较疫情前仍有下降空间;2)从就业供需角度出发,美国部分行业就业对于移民的依赖度较高,在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的背景下,移民政策收紧也或加剧需求端走弱压力。换句话说,移民政策收紧可以缓和失业率上行压力,但可能无法完全对冲需求走弱的“缺口”。

  综合来看,在就业供需双双收缩的背景下,美国失业率呈现易上难下的态势,但尚未出现大幅飙升的迹象。根据市场预期以及奥肯定律,此轮关税冲击对于失业率的推升幅度有限:市场预期显示年内美国失业率高点或在4.5%至4.6%左右,此轮失业率上行空间在0.3至0.7个百分点之间,失业率或难突破5%。

  (作者为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