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楼市新态/北都发展提速 新界楼市看俏\汪敦敬

2025-09-17 05:02: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最近发展局表示没有为“明日大屿”项目制定推进时间表,而实际填海工程亦未有条件于本届特区政府任期内开展。笔者完全支持特区政府这个决定、符合现实的处境,更加认同特区政府应该聚焦发展“北部都会区”,这是更加兼顾全局及符合香港现时能力的一个项目。

  “明日大屿”大型填海造地计划,包括当中核心项目为交椅洲人工岛,其实不需要决定放弃或者一定硬性执行,笔者觉得最重要是计划有所准备,准备好按实际环境需要,因时制宜。

  当年为何要决定填海?因为香港有一段长时间难以造地。香港有足够土地,但难以造地,中间包括政治上的问题,亦有一些发展商的利益冲突。填海是特区政府无法造地之下,宣示及重新掌握土地供应主导权的良好方案,当初特区政府提出填海计划时,笔者是支持的。

  但随着楼市的转变,在政治环境的时移势易,特区政府的而且确是解决了土地不足的难关,楼价,甚至地价都大幅下跌,相比之下,填海方案变得相当昂贵了。因此笔者近年也多次撰文表示“既然特区政府造地很有进展,成本结构亦改变了,已不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去填海了”。

  何况在“明日大屿”之后,更实际的“北部都会区”计划上马,大湾区各城市有更深厚的融合。面对千变万化的改变,“北部都会区”有许多更实际、更短期可达成的效果,笔者认为值得优先处理。

  虽然填海可善用科技进步争取降低成本,但显然关键因素在于是否有更好的方案给予港人选择。更何况,香港市区重建的需求日渐殷切,只要配合市建局改革及市区重建策略,市区重建所得到的潜在实用面积,而且在市区地带,其发挥的效率将会更大。香港楼市可以改善的问题,其实空间不少,单是香港旧工业时代的一去不复返,庞大的工业大厦群其实应该进行重建或活化之用。

  交通网络趋完善

  香港仍有很多选择方案,其实中央政府已表态要用创意去解决问题,这启发我们不少旧有的框架要突破,才能解决到问题。

  “北部都会区”本来在历史上就是珠江三角洲的重镇要塞,只不过在港英时期改为缓冲区而已。今次“北部都会区”概念配合金融、教育及创科去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更加重要是,在地理上进一步打通了交通枢纽,等同将新界区大增值,亦给予年轻人一个置业良机。

  大家可以想想,现在低迷的住宅楼价,以人均入息中位数的一对年轻夫妇,可以买到约530万元的住宅单位(每月储蓄三成收入,需时三年左右就可以储到首期,而且合乎银行按揭的入息要求),拥有基建枢纽的屯门码头二手私楼高层全海景2房单位只需要400多万元就买到。买楼有风险亦有机会,年轻人应该量力而为,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决定是否买楼,不应人云亦云被负面情绪影响到买楼这件终身大事。

  (作者为祥益地产总裁)

点击排行